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非道路国三升级切换方案设计及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1 国内外排放标准第10-12页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2章 国三升级技术路线确定第15-23页
    2.1 非道路国三柴油机排放的技术措施第15-16页
        2.1.1 柴油机排放前处理技术第15页
        2.1.2 柴油机排放缸内净化技术第15-16页
        2.1.3 柴油机排放控制后处理技术第16页
    2.2 国二与国三的区别第16-17页
    2.3 电控柴油机的概念第17-18页
        2.3.1 电控柴油机与传统柴油机的控制区别第17页
        2.3.2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第17-18页
        2.3.3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主要功能及优点第18页
        2.3.4 电控实现的主要控制功能第18页
    2.4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类别第18-21页
        2.4.1 电控VE泵系统第19页
        2.4.2 电控单体泵系统第19-20页
        2.4.3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第20-21页
    2.5 电控燃油系统比较选择及轮拖升级路线确定第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计算与优化第23-33页
    3.1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计算第23-27页
        3.1.1 散热器的匹配计算第23-24页
        3.1.2 冷却风扇的匹配计算第24-25页
        3.1.3 散热器与冷却风扇的匹配计算第25-27页
    3.2 发动机冷却系统校核计算第27-29页
    3.3 冷却系统结构优化第29-31页
        3.3.1 运用合理设计空气流通系统以提高进风系数第29页
        3.3.2 对护风罩及风扇伸入护风罩位置进行合理设计第29-30页
        3.3.3 确定风扇中心与散热器芯部中心合理的相对位置第30-31页
        3.3.4 确定风扇与散热器合理的相对位置第31页
    3.4 整机方案布置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整机标定及热平衡试验第33-43页
    4.1 发动机的标定试验第33-39页
        4.1.1 所用试验设备第33-34页
        4.1.2 标定系统的功能第34-35页
        4.1.3 试验过程和方法第35-39页
        4.1.4 实验数据分析第39页
    4.2 整机热平衡试验第39-41页
        4.2.1 标定转速PTO功率试验第39-40页
        4.2.2 PTO最大输出转矩试验第40页
        4.2.3 拖拉机热平衡试验判定依据第40-41页
        4.2.4 结果分析第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柴油机排放试验研究第43-53页
    5.1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第43-44页
    5.2 开发目标和试验方案第44-51页
        5.2.1 内部EGR方案第44-48页
        5.2.2 喷油正时优化试验第48-51页
    5.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研究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置信模型的协同跌倒检测方法和系统
下一篇:瑜伽对于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