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庭审实质化的基本理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庭审实质化的中国内涵 | 第7-12页 |
一、从"侦查中心主义"到"审判中心主义" | 第7-9页 |
二、从"逮捕中心主义"到"审判中心主义" | 第9-12页 |
第二节 庭审实质化的诉讼价值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庭审实质化缺失的原因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律师在庭审实质化中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律师在庭审实质化中的立法现状 | 第15-18页 |
一、侦查阶段辩护人地位 | 第15页 |
二、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 | 第15-16页 |
三、律师的庭前执业权 | 第16-17页 |
四、辩护律师的执业救济权 | 第17页 |
五、未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权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律师在庭审实质化中的司法现状 | 第18-21页 |
一、被追诉人委托律师的渠道不够畅通 | 第18页 |
二、法律援助的实效性不强 | 第18-19页 |
三、仍可能存在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等问题 | 第19-20页 |
四、检察机关听取律师辩护意见程序不健全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律师在庭审实质化中的定位与作用的域外考察 | 第21-30页 |
第一节 美国的有效辩护制度 | 第21-24页 |
一、美国对有效辩护的一般要求 | 第21-22页 |
二、美国有效辩护的最新发展 | 第22-23页 |
三、美国有效辩护的借鉴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日本的庭审实质化改革制度 | 第24-30页 |
一、证据开示制度 | 第24-25页 |
二、证人、被害人等的保护制度 | 第25-27页 |
三、证人出庭及证据真实性确保制度 | 第27-28页 |
四、日本庭审实质化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律师在庭审实质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和构想 | 第30-36页 |
第一节 强化审前程序中律师的作用 | 第30-33页 |
一、明确看守所向办案机关转达请求的法律义务 | 第30页 |
二、着力增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效性 | 第30页 |
三、切实解决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问题 | 第30-31页 |
四、完善检察机关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的程序 | 第31-32页 |
五、适时以司法解释的方式赋予律师在场权 | 第32页 |
六、强化检察机关对阻碍律师执业行为的救济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完善审判过程中的辩护律师职能发挥的制度保障 | 第33-36页 |
一、落实直接言辞原则,保障质证权 | 第33页 |
二、保障辩方当庭发表辩护意见的权利 | 第33-34页 |
三、保障律师有效辩护的其他措施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