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编码孔径的压缩彩色成像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组织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压缩传感基本理论 | 第14-25页 |
2.1 稀疏或可压缩信号模型 | 第14-17页 |
2.1.1 稀疏模型 | 第14-16页 |
2.1.2 可压缩信号 | 第16-17页 |
2.2 测量矩阵 | 第17-21页 |
2.2.1 限制等距性质 | 第17-20页 |
2.2.2 互相干性 | 第20页 |
2.2.3 测量矩阵结构 | 第20-21页 |
2.3 重构算法 | 第21-24页 |
2.3.1 凸优化算法 | 第22页 |
2.3.2 贪婪算法 | 第22-24页 |
2.3.3 组合算法 | 第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压缩编码孔径成像 | 第25-38页 |
3.1 传统针孔相机成像 | 第25页 |
3.2 编码孔径成像 | 第25-28页 |
3.3 压缩编码孔径成像 | 第28-33页 |
3.3.1 测量矩阵结构 | 第29-30页 |
3.3.2 伪循环CS矩阵 | 第30-33页 |
3.4 模拟实验 | 第33-37页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压缩编码孔径彩色成像 | 第38-48页 |
4.1 单像素彩色相机 | 第38-39页 |
4.2 基于RGB三通道的压缩编码孔径的彩色成像 | 第39-44页 |
4.2.1 测量矩阵 | 第39-41页 |
4.2.2 模拟实验及分析 | 第41-44页 |
4.3 基于通道相关性的压缩编码孔径彩色成像 | 第44-47页 |
4.3.1 测量矩阵 | 第44-45页 |
4.3.2 模拟实验及分析 | 第45-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总结 | 第48-49页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