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1.1 大豆根腐病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1.1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危害 | 第13页 |
1.1.2 大豆根腐病的危害症状 | 第13页 |
1.1.3 大豆根腐病的病原 | 第13-14页 |
1.1.4 大豆根腐病的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 | 第14-15页 |
1.2 生防菌的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1.2.1 生防真菌 | 第15-17页 |
1.2.2 生防细菌 | 第17-18页 |
1.2.3 放线菌 | 第18页 |
1.3 生防细菌拮抗机理 | 第18-20页 |
1.3.1 抗生作用 | 第18-19页 |
1.3.2 竞争作用 | 第19页 |
1.3.3 诱导系统抗性(ISR) | 第19页 |
1.3.4 其他机制 | 第19-20页 |
1.4 大豆根腐病防治 | 第20-21页 |
1.4.1 抗病品种的选育 | 第20页 |
1.4.2 农业防治 | 第20页 |
1.4.3 化学防治 | 第20-21页 |
1.4.4 生物防治 | 第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2.1 大豆根腐病生防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 大豆根腐病生防菌的鉴定 | 第23-25页 |
2.2.1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 生防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5页 |
2.3.1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4 生防菌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 第25-27页 |
2.4.1 供试材料 | 第25-26页 |
2.4.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5 X2对尖镰孢抑菌作用的研究 | 第27-28页 |
2.5.1 供试材料 | 第27页 |
2.5.2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2.5.3 X2拮抗蛋白的测定 | 第28页 |
2.6 生防菌X2粉剂的研制 | 第28-29页 |
2.6.1 供试材料 | 第28页 |
2.6.2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2.7 生防菌X2粉剂的应用 | 第29-31页 |
2.7.1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2.7.2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1页 |
3.1 大豆根腐尖镰孢的生防菌的筛选 | 第31-33页 |
3.1.1 生防菌的筛选结果 | 第31页 |
3.1.2 抑菌谱的测定 | 第31-33页 |
3.2 生防菌X2菌株鉴定 | 第33-36页 |
3.2.1 形态学鉴定 | 第33页 |
3.2.2 X2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33-35页 |
3.2.3 生防菌X2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3.3 生防菌X2生长曲线的分析 | 第36-38页 |
3.3.1 生防菌X2的生长曲线 | 第36-37页 |
3.3.2 X2发酵液浓度与OD600的相关性 | 第37-38页 |
3.4 生防菌X2发酵液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 第38-45页 |
3.4.1 生防菌X2发酵液培养条件单因素分析 | 第38页 |
3.4.2 生防菌X2发酵液培养条件多因素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3.4.3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结果 | 第43-45页 |
3.5 生防菌X2抑菌作用的分析 | 第45-48页 |
3.5.1 生防菌X2发酵液对尖镰孢孢子萌发和孢子产生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2 生防菌X2发酵液对尖镰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3 生防菌X2发酵液粗提蛋白对尖镰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 生防菌X2粉剂的应用研究 | 第48-51页 |
3.6.1 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48页 |
3.6.2 保存期的检测 | 第48-49页 |
3.6.3 生防菌X2粉剂对大豆根腐病盆栽防效的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3.6.4 生防菌X2粉剂对大豆根腐病田间防效的测定结果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6页 |
4.1 生防菌的筛选 | 第51页 |
4.2 生防菌X2的鉴定 | 第51-52页 |
4.3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52-53页 |
4.4 生防菌X2抑菌作用的研究 | 第53页 |
4.5 生防菌X2粉剂的研制与应用 | 第53-54页 |
4.6 本研究下一步需要开展的工作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