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梁漱溟文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2-18页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第17-18页
第一章 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形成第18-23页
    (一)时代背景第18页
        1.近代中国之乱——民族危机第18页
        2.中西文化之争——文化危机第18页
    (二)思想渊源第18-20页
        1.孔子仁学的源流第19页
        2.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借鉴第19-20页
        3.佛学思想的底色第20页
    (三)形成过程第20-23页
        1.萌芽——启蒙国学第20页
        2.转向——深研佛学第20-22页
        3.成熟——归宗儒学第22-23页
第二章 中西印文化差异的阐释第23-35页
    (一)思维“多源”第23-28页
        1.三种人生意向第23-27页
        2.一个文化趋势第27-28页
    (二)社会“异相”第28-31页
        1.个体与伦理第29-31页
        2.阶级与职业第31页
    (三)心理“殊途”第31-35页
        1.本能、理性、理智第32页
        2.何为体,何为用第32-35页
第三章 展望中国文化未来图景第35-39页
    (一)“工农结合”的文化建设第35页
    (二)“中西文化”的合理融合第35-36页
    (三)“伦理理性”的现代复兴第36页
    (四)“未来社会”的理性展望第36-39页
第四章 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当代启示第39-45页
    (一)赋予传统文化崭新使命:现代转换第39-41页
        1.传统文化的再创造与新转化第40-41页
        2.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第41页
    (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借鉴:文化整合第41-42页
        1.坚持文化整合的历史必然第41-42页
        2.加强个性文化的深入交流第42页
    (三)建构现代社会文化生态:人本关怀第42-45页
        1.“文化与社会”的现代化第42-43页
        2.“文化与人”的现代化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作者简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M公司培训体系设计研究
下一篇:有机小分子给体和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