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1.3.1 林业生态效益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3.2 林业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3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的影响 | 第15-20页 |
2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0-29页 |
2.1 研究区和试验点概况 | 第20-25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20-21页 |
2.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1页 |
2.1.4 土壤植被条件 | 第21页 |
2.1.5 试验对象概况 | 第21-25页 |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2.2.1 实测法 | 第25页 |
2.2.2 干烧法(高温电炉灼烧)测定 | 第25页 |
2.2.3 指标模型计算 | 第25-28页 |
2.2.3.1 林分平均胸径 | 第25页 |
2.2.3.2 林分平均高 | 第25-26页 |
2.2.3.3 林分蓄积量 | 第26页 |
2.2.3.4 生物量 | 第26-27页 |
2.2.3.5 碳汇量 | 第27-28页 |
2.3 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5页 |
3.1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长特征的影响 | 第29-41页 |
3.1.1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胸径树高生长的影响 | 第29-34页 |
3.1.1.1 抚育间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生长的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3.1.1.2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不同林龄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3.1.1.3 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阔叶树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3.1.2 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4-37页 |
3.1.2.1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3.1.2.2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3.1.2.3 不同林龄阔叶树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3.1.3 不同林龄段人工林蓄积量的变化情况 | 第37-41页 |
3.1.3.1 不同林龄段杉木人工林蓄积量的变化情况 | 第37-39页 |
3.1.3.2 不同林龄段马尾松人工林蓄积量的变化情况 | 第39-40页 |
3.1.3.3 不同林龄段阔叶树人工林蓄积量的变化情况 | 第40-41页 |
3.2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碳汇量增长的影响 | 第41-45页 |
3.2.1 不同林龄段杉木人工林碳汇量生长情况 | 第41-42页 |
3.2.2 不同林龄段马尾松人工林碳汇量增长情况 | 第42-43页 |
3.2.3 不同林龄段阔叶树人工林碳汇量增长情况 | 第43-45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5-48页 |
4.1 结论 | 第45页 |
4.2 讨论 | 第45-47页 |
4.3 不足 | 第47页 |
4.4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