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途径、困难与经验第16-24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元性第16-17页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第17-19页
        2.2.1 个体传承(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第18页
        2.2.2 族群传承第18-19页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危机第19-20页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国际经验第20-24页
        2.4.1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经验总结第20-22页
        2.4.2 意大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经验总结第22-24页
第3章 偏好形成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体传承断裂第24-28页
    3.1 偏好形成理论第24-25页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体传承断裂第25-26页
    3.3 案例分析第26-27页
    3.4 偏好形成理论克服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传承断裂的激励机制设计第27-28页
第4章 自主治理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公地悲剧第28-34页
    4.1 公地悲剧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第28-29页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公地悲剧和自主治理理论第29-31页
    4.3 案例分析第31-32页
    4.4 自主治理理论克服非遗传承公地悲剧的激励机制设计第32-34页
第5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激励:委托——代理模型第34-45页
    5.1 引入委托——代理模型第34-38页
        5.1.1 传承人的最优选择第35-36页
        5.1.2 传承人保护的参与和激励相容约束第36-37页
        5.1.3 政府面临的信息问题第37-38页
    5.2 不同信息环境中的激励机制设计第38-43页
        5.2.1 完全信息下的激励机制设计第38-39页
        5.2.2 努力程度信息不完全下的激励机制设计第39-40页
        5.2.3 努力程度信息不完全和隐藏价值水平信息环境下的激励机制设计第40-42页
        5.2.4 比较静态分析第42-43页
    5.3 委托——代理模型的含义第43-45页
第6章 总结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动性循环及其风险传染机制研究--基于金融系统稳定的视角
下一篇:电力弹簧若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