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N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5页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三、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3-15页
第一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与转移的必要性第15-24页
    第一节 劳动力转移的概念第15-16页
        一、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第15页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第15-16页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16页
    第二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第16-22页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第16-18页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发的社会问题第18-22页
    第三节 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功能定位第22-23页
        一、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宏观调控功能第22页
        二、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微观服务功能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N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第24-35页
    第一节N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概况第24-27页
        一、N市的基本情况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况第24-25页
        二、N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第25-27页
    第二节N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29页
        一、政府重视程度低第27页
        二、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薄弱第27-28页
        三、农民工转移盲目性较强第28页
        四、劳务培训实用性、普及性较低第28页
        五、农村教育落后导致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第28-29页
        六、歧视性政策使农民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第29页
    第三节N市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职能缺失第29-34页
        一、N市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经济职能缺失第29-31页
        二、N市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文化职能缺失第31-32页
        三、N市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公共服务职能缺失第32页
        四、N市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管理职能缺失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国内部分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优秀模式第35-40页
    第一节 国内部分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优秀模式第35-38页
        一、江苏灌南:劳务输出模式第35-36页
        二、江苏溧水:工业吸收模式第36-37页
        三、河南鄢陵:特色农业吸引模式第37-38页
    第二节 国内经验对N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第38-39页
        一、政府重视是保障第38页
        二、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基础第38-39页
        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坚强后盾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政府促进N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第40-51页
    第一节 完善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经济职能第40-46页
        一、发展现代农业第40-43页
        二、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第43-46页
        三、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投入第46页
    第二节 完善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文化职能第46-48页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第46-47页
        二、建立规范、实用的就业培训体系第47页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第47-48页
    第三节 完善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公共服务职能第48-49页
        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第48页
        二、培育正规的劳动力转移中介机构第48-49页
    第四节 完善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管理职能第49-50页
        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第49页
        二、完善外出务工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第49页
        三、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第49-50页
        四、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城乡并轨第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
下一篇:胜利油田孚瑞特石油装备(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