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的城乡关系变化第13-14页
        1.1.2 我国农村建设经历的主要阶段及现阶段农村建设的主要特征第14-15页
        1.1.3 区域背景下从化区的发展第15-16页
    1.2 核心概念界定第16-17页
        1.2.1 农村第16页
        1.2.2 农村居民点与农村聚落第16页
        1.2.3 农村居民点用地第16-17页
        1.2.4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第17页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7-18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3 研究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理论基础及综述第21-30页
    2.1 农村居民点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2.1.1 风水学说第21页
        2.1.2 聚落地理学第21页
        2.1.3 区位理论第21-22页
        2.1.4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22页
    2.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综述第22-29页
        2.2.1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研究综述第24-26页
        2.2.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第26-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第30-49页
    3.1 从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条件分析第30-46页
        3.1.1 从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基础条件第30-34页
        3.1.2 从化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的诱导因素第34-42页
        3.1.3 从化建制沿革与行政区划的调整第42-46页
    3.2 数据来源第46-47页
        3.2.1 空间数据第46页
        3.2.2 社会经济数据第46-47页
    3.3 数据预处理第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从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第49-71页
    4.1 长时段视角下从化居民聚落空间发展的演变第49-55页
        4.1.1 萌芽时期第49-52页
        4.1.2 奠定时期第52-53页
        4.1.3 调整推进时期第53-54页
        4.1.4 转变延续时期第54-55页
    4.2 从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第55-69页
        4.2.1 从化土地利用现状第55-57页
        4.2.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分析第57-69页
    4.3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从化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及优化第71-87页
    5.1 从化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及优化第71-82页
        5.1.1 评价目标第71页
        5.1.2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71-72页
        5.1.3 评价体系的构建第72-78页
        5.1.4 评价方法第78-79页
        5.1.5 评价结果分析第79-81页
        5.1.6 依据适宜性评价的从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指引第81-82页
    5.2 以中心村带动村庄建设的集中第82-86页
        5.2.1 中心村评价原则第82页
        5.2.2 中心村评价过程与结果第82-84页
        5.2.3 村庄建设逐步向中心村集中第84-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87-90页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87-88页
    6.2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贡献第88页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件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湿质、瘀血质与内皮祖细胞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我国体育竞赛伪市场化体制研究--以乒超联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