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2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在混合结构中的应用第10-12页
    1.3 基于能量反应的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第12页
    1.4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第12-21页
        1.4.1 半刚性连接研究简述第12-15页
        1.4.2 国内外混合结构的发展情况第15-17页
        1.4.3 屈曲约束支撑研究简述第17-21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1-24页
2 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最优刚度比研究第24-58页
    2.1 试验验证第24-33页
        2.1.1 试验模型概况第24-26页
        2.1.2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第26-33页
    2.2 倒三角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侧移简化计算第33-36页
        2.2.1 简化力学模型及假定第33页
        2.2.2 刚度计算第33-35页
        2.2.3 公式推导第35-36页
    2.3 参数分析模型设计第36-40页
        2.3.1 模型几何尺寸第36-37页
        2.3.2 截面及连接单元参数选取第37-38页
        2.3.3 材料本构关系第38-39页
        2.3.4 荷载控制方法第39页
        2.3.5 阻尼的选择第39-40页
    2.4 刚度计算第40-41页
    2.5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1-45页
        2.5.1 模态分析第41页
        2.5.2 最大层间侧移与刚度比的关系第41-45页
    2.6 剪力墙核心区损伤分析第45-56页
        2.6.1 损伤模型介绍第45-49页
        2.6.2 修正Park-Ang损伤模型参数确定第49-50页
        2.6.3 剪力墙核心区震后损伤评估第50-56页
    2.7 本章小结第56-58页
3 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及能量反应分析第58-82页
    3.1 模型第58-62页
        3.1.1 模型介绍第58-59页
        3.1.2 荷载及地震作用第59-61页
        3.1.3 结构自振特征分析第61-62页
    3.2 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2-71页
        3.2.1 结构变形第62-66页
        3.2.2 结构层剪力第66-69页
        3.2.3 结构损伤破坏及屈服第69-71页
    3.3 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能量反应分析第71-81页
        3.3.1 能量分析原理第71-72页
        3.3.2 结构能量分配组成第72-73页
        3.3.3 结构能量分配关系第73-76页
        3.3.4 多重抗侧力混合结构滞回耗能分析第76-81页
    3.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4 支撑布置形式对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第82-90页
    4.1 设计模型第82-83页
    4.2 模态分析第83-84页
    4.3 各方案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84-88页
        4.3.1 结构变形分析第84-85页
        4.3.2 结构滞回耗能分析第85-88页
    4.4 剪力墙墙肢损伤第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5 结论与展望第90-94页
    5.1 主要工作第90页
    5.2 主要结论第90-91页
    5.3 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第91-94页
致谢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附录第102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2页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02页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功能脂质体构建微针阵列疫苗佐剂-双传递系统
下一篇:大学生信用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