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1.3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 | 第20页 |
2.1.2 民航安全监管体系 | 第20-21页 |
2.1.3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 | 第21页 |
2.2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2.2.1 民航安全监管理论与政策依据 | 第21-22页 |
2.2.2 绩效评价基本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2.3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 第23-26页 |
2.3.1 平衡计分法 | 第23-25页 |
2.3.2 KPI法 | 第25-26页 |
3 民航安全监管及其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3.1 民航安全监管概况 | 第26-29页 |
3.1.1 民航安全状况 | 第26页 |
3.1.2 民航安全工作沿革与发展 | 第26-27页 |
3.1.3 民航安全监管体制现状 | 第27-29页 |
3.2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 | 第29-31页 |
3.2.1 安全监管绩效指标设计具有局限性 | 第30页 |
3.2.2 安全监管绩效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比较薄弱 | 第30-31页 |
3.2.3 安全监管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与反馈不足 | 第31页 |
3.3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体系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3.3.1 监管运行体系的不足 | 第31-33页 |
3.3.2 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 第33页 |
3.3.3 安全监察全过程未形成“闭环”管理 | 第33-35页 |
4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5-43页 |
4.1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 第35页 |
4.1.1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目标 | 第35页 |
4.1.2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35页 |
4.2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 第35-41页 |
4.2.1 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选取依据 | 第35-37页 |
4.2.2 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成及关键指标阐释 | 第37-41页 |
4.3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设定 | 第41-43页 |
4.3.1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设定方法 | 第41页 |
4.3.2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分配 | 第41-43页 |
5 实证分析:民航大连监管局安全绩效评价 | 第43-49页 |
5.1 民航大连监管局安全绩效的概况 | 第43-45页 |
5.1.1 民航大连监管局概况 | 第43-44页 |
5.1.2 民航大连监管局安全绩效评价现状 | 第44-45页 |
5.2 民航大连监管局安全绩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 第45-47页 |
5.2.1 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45-46页 |
5.2.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3 民航大连安全监管绩效改进建议 | 第47-49页 |
5.3.1 加强关键环节建设完善内部流程机制 | 第47页 |
5.3.2 强化组织学习意识促进个体职业发展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附录A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指标评分问卷 | 第51-55页 |
附录B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级指标专家评分 | 第55-57页 |
附录C 民航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二级指标专家评分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