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井筒防冻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井筒防冻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2.2 井筒防冻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井筒防冻空气加热及混合方式 | 第14-20页 |
| 2.1 井筒防冻空气加热系统形式 | 第14-17页 |
| 2.1.1 锅炉+空气加热室系统 | 第14-15页 |
| 2.1.2 热风炉系统 | 第15-16页 |
| 2.1.3 回风源热泵系统 | 第16-17页 |
| 2.2 井筒防冻空气混合方式 | 第17-19页 |
| 2.2.1 井筒内混合 | 第18页 |
| 2.2.2 井口房混合 | 第18页 |
| 2.2.3 井筒内与井口房混合 | 第18-19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 第20-24页 |
| 3.1 模型的简化处理 | 第20页 |
| 3.1.1 物理模型的简化处理 | 第20页 |
| 3.1.2 数学模型的简化处理 | 第20页 |
| 3.2 Fluent计算说明 | 第20-23页 |
| 3.2.1 基本方程组及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20-23页 |
| (1)质量守恒方程 | 第20-21页 |
| (2)动量守恒方程 | 第21页 |
| (3)能量守恒方程 | 第21-22页 |
| (4)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第22-23页 |
| 3.2.2 给定湍流参数 | 第23页 |
| 3.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23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4 工程概况及运行实验分析 | 第24-35页 |
| 4.1 工程概况 | 第24-27页 |
| 4.1.1 井口房平面图及物理模型示意图 | 第24-25页 |
| 4.1.2 测量仪器及井口测点布置 | 第25-26页 |
| 4.1.3 室外温度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6-27页 |
| 4.2 回风源热泵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 第27-30页 |
| 4.2.1 室外温度较高时,水源热泵机组响应迟缓 | 第27-29页 |
| 4.2.2 供回水温度低于理论设计值 | 第29-30页 |
| 4.2.3 井口加热器漏风 | 第30页 |
| 4.3 井口房的动态控制技术 | 第30-31页 |
| 4.4 井口房冷热风混合配比 | 第31-34页 |
| 4.4.1 井口房冷热风混合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4.4.2 实验与模拟数据对比验证 | 第33-3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5 加强井口房冷热风混合度的模拟实验 | 第35-52页 |
| 5.1 改变热风口的位置 | 第36-39页 |
| 5.1.1 热风口的位置尺寸 | 第36页 |
| 5.1.2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6-39页 |
| 5.2 热风口加装铁皮风管 | 第39-42页 |
| 5.2.1 铁皮风管的尺寸 | 第39-40页 |
| 5.2.2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0-42页 |
| 5.3 改变热风口的位置与热风口加装铁皮风管相结合 | 第42-45页 |
| 5.3.1 铁皮风管的尺寸及热风口的位置 | 第42-43页 |
| 5.3.2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45页 |
| 5.4 热风口侧加装墙体 | 第45-48页 |
| 5.4.1 墙体尺寸 | 第45页 |
| 5.4.2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48页 |
| 5.5 热风口侧加装墙体与改变热风口的位置相结合 | 第48-51页 |
| 5.5.1 墙体的尺寸及热风口的位置 | 第48-49页 |
| 5.5.2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9-51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 6.1 本文结论 | 第52-54页 |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