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8页 |
第一节 中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概况 | 第18-26页 |
一、中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 第18-22页 |
二、中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 第22-26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26-2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26-28页 |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9-33页 |
一、信用债券 | 第29-30页 |
二、信用利差 | 第30页 |
三、债券增信 | 第30-31页 |
四、信用评级 | 第31页 |
五、债券违约 | 第31-32页 |
六、违约风险与违约损失率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 第33-38页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3-36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8-58页 |
第一节 信用利差理论文献综述 | 第38-42页 |
一、结构化模型理论文献综述 | 第38-40页 |
二、简约化模型理论文献综述 | 第40-41页 |
三、信用等级模型理论文献综述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信用利差实证文献综述 | 第42-58页 |
一、关于模型实证与"信用利差之谜" | 第42-45页 |
二、关于信用评级与信用利差 | 第45-55页 |
三、关于信用违约与信用利差 | 第55-58页 |
第三章 信用利差的经典理论模型 | 第58-71页 |
第一节 结构化模型 | 第58-62页 |
一、Merton模型 | 第58-61页 |
二、首达时间违约模型 | 第61页 |
三、结构化模型的局限性及本文的借鉴 | 第61-62页 |
第二节 简约化模型 | 第62-66页 |
一、泊松过程和考克斯过程 | 第62-64页 |
二、可违约的零息债券的定价 | 第64页 |
三、引入回收率的可违约零息债券的定价 | 第64-65页 |
四、简约化模型的局限性及本文的借鉴 | 第65-66页 |
第三节 信用等级模型 | 第66-71页 |
一、齐次的JLT模型 | 第66-67页 |
二、风险溢价调整的JLT模型 | 第67-68页 |
三、考虑票息的FONS模型 | 第68-69页 |
四、信用等级模型的局限性及本文的借鉴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公司价值、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 | 第71-100页 |
第一节 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利差之谜"现象 | 第71-74页 |
一、信用利差远高于违约损失 | 第71-72页 |
二、信用利差高于国际水平 | 第72-73页 |
三、信用利差一路走低 | 第73页 |
四、信用利差表现为逆信用周期、顺利率周期的特点 | 第73-74页 |
第二节 中国"信用利差之谜"形成的理论分析 | 第74-85页 |
一、多样化投资困境与预期违约损失分布 | 第75-78页 |
二、债券流动性风险补偿 | 第78-79页 |
三、市场风险偏好与供求关系 | 第79-83页 |
四、宏观经济因素与政策周期 | 第83-85页 |
第三节 公司价值对信用利差影响的实证 | 第85-93页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86页 |
二、基于Merton模型的估值实证 | 第86-88页 |
三、基于Merton模型因素的回归实证 | 第88-93页 |
第四节 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因素对信用利差影响的实证 | 第93-100页 |
一、债券个券流动性补偿实证 | 第94-95页 |
二、宏观经济、非个券流动性金融市场因素对信用利差影响的实证 | 第95-100页 |
第五章 信用评级、债券增信及评级调整对信用利差的影响 | 第100-142页 |
第一节 中国信用评级与债券增信概况 | 第100-110页 |
一、信用评级的发展与现状 | 第100-102页 |
二、债券增信的发展与现状 | 第102-104页 |
三、城投债券与隐性担保 | 第104-105页 |
四、债券评级迁移矩阵的变化和特点 | 第105-110页 |
第二节 信用评级、债券增信及评级调整与信用利差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110-118页 |
一、信用评级与信用利差的关系 | 第110-114页 |
二、债券增信与信用利差的关系 | 第114-116页 |
三、信用评级调整与信用利差的关系 | 第116-118页 |
第三节 信用评级、信用增信对信用利差影响的实证 | 第118-129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118-119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119-122页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122-129页 |
四、研究结论 | 第129页 |
第四节 信用评级调整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的实证 | 第129-142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130-131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131-135页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第135-140页 |
四、研究结论 | 第140-142页 |
第六章 债券违约对信用利差的影响 | 第142-162页 |
第一节 中国债券市场债券违约概况 | 第142-146页 |
第二节 中国债券违约事件的特征分析 | 第146-152页 |
一、债券违约与企业价值和宏观经济的关系 | 第146-150页 |
二、违约率与违约损失率 | 第150-152页 |
第三节 债券违约对信用利差的冲击与分化 | 第152-156页 |
一、利率周期与信用利差 | 第153-154页 |
二、违约风险与等级信用利差 | 第154-156页 |
三、违约风险与行业信用利差 | 第156页 |
第四节 债券违约对信用利差影响的实证 | 第156-162页 |
一、债券违约对行业信用利差分化影响的实证 | 第156-158页 |
二、债券违约对信用利差水平影响的实证 | 第158-16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2-167页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162-165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162-164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164-165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9页 |
后记 | 第179-18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