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部分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2页 |
一、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一) 历代医家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11-12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12-14页 |
(三) 中医治疗 | 第14-17页 |
二、经前期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一) 病因病机 | 第17-18页 |
(二) 西医治疗 | 第18-20页 |
三、中医体质学说 | 第20-22页 |
(一) 中医体质学说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页 |
(二)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 | 第20页 |
(三) 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 第20页 |
(四) 中医体质学与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0页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二、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 第22页 |
三、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二)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三) 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一) 制定调查量表 | 第23页 |
(二) 现场问卷调查 | 第23页 |
(三) 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入组筛查及分组 | 第23-24页 |
(四) 体质分型 | 第24页 |
五、数据管理与_统计分析 | 第24页 |
六、研究结果 | 第24-30页 |
(一) PMS的发病率 | 第24页 |
(二) 两组年龄分布情况 | 第24页 |
(三) 两组病程比较 | 第24页 |
(四) 两组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 第24-25页 |
(五) 两组职业分布情况 | 第25页 |
(六) 两组体型分布情况 | 第25页 |
(七) 两组工作性质分布情况 | 第25-26页 |
(八) 锻炼身体情况 | 第26页 |
(九) 工作压力情况 | 第26页 |
(十) 婚姻状况情况 | 第26-27页 |
(十一) 不同因素与PMS的相关性 | 第27页 |
(十二) PMS患者病情分级情况 | 第27页 |
(十三) PMS患者症状分布情况 | 第27-28页 |
(十四) PMS组与对照组单独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 第28页 |
(十五) PMS组患者复合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十六) 对照组复合体质类型分布 | 第29页 |
(十七) PMS病情程度与单独体质类型的分布关系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35页 |
一、PMS发病率 | 第30页 |
二、PMS病情程度的分级 | 第30页 |
三、PMS的主要症状 | 第30-31页 |
四、PMS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五、PMS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联性分析 | 第32-33页 |
六、PMS的调护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