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羊论文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7页
    1.1 隐孢子虫种类/基因型鉴定第15-19页
        1.1.1 隐孢子虫种类、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第15-16页
        1.1.2 基因分型工具第16页
        1.1.3 亚型分型工具第16-17页
        1.1.4 目前已鉴定的隐袍子虫种类和基因型第17-18页
        1.1.5 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第18-19页
    1.2 微孢子虫种类/基因型鉴定第19-21页
        1.2.1 微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第19-20页
        1.2.2 基因分型工具第20-21页
        1.2.3 绵羊和山羊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第21页
    1.3 贾第虫种类/基因型鉴定第21-25页
        1.3.1 贾第虫种类、聚集体第21-23页
        1.3.2 基因分型工具第23-24页
        1.3.3 绵羊和山羊贾第虫感染情况第24-25页
    1.4 人芽囊原虫种类/基因型鉴定第25-26页
        1.4.1 人芽囊原虫基因型第25页
        1.4.2 基因亚型分型方法第25页
        1.4.3 绵羊和山羊的人芽囊原虫第25-26页
    1.5 人五毛滴虫种类/基因型鉴定第26-27页
        1.5.1 人五毛滴虫基因型第26页
        1.5.2 山羊和绵羊人五毛滴虫感染情况第26-27页
第二章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第27-39页
    2.1 前言第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2.2.1 样品采集第27页
        2.2.2 检查方法第27页
        2.2.3 虫体鉴定第27-28页
        2.2.4 感染强度确定第28页
    2.3 结果第28-36页
        2.3.1 羊肠道寄生虫总体感染情况第28页
        2.3.2 不同地区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第28-29页
        2.3.3 寄生虫混合感染情况第29-36页
        2.3.4 感染强度测定第36页
    2.4 讨论第36-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隐孢子虫的流行与基因型分析第39-50页
    3.1 前言第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3.2.1 材料第39-40页
        3.2.2 方法第40-43页
    3.3 结果第43-47页
        3.3.1 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和gp60基因PCR扩增部分结果第43-45页
        3.3.2 序列分析第45页
        3.3.3 感染情况第45-47页
    3.4 讨论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与基因型分析第50-59页
    4.1 前言第5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4.2.1 材料第51页
        4.2.2 方法第51-52页
    4.3 结果第52-57页
        4.3.1 E. bieheusi TTS基因PCR部分扩增结果第52-54页
        4.3.2 测序结果第54页
        4.3.3 种系发育分析第54-57页
    4.4 讨论第57-58页
        4.4.1 E. bieheusi在安徽及周边地区羊中的分布特征第57页
        4.4.2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E. bieheusi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贾第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型分析第59-67页
    5.1 前言第5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5.2.1 材料第59-60页
        5.2.2 方法第60-61页
    5.3 结果第61-65页
        5.3.1 贾第虫TPI和GDH基因PCR扩增结果第61-64页
        5.3.2 贾第虫TPI和GDH基因测序及分析第64-65页
    5.4 讨论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人芽囊原虫流行及基因型分析第67-75页
    6.1 前言第67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67-69页
        6.2.1 材料第68页
        6.2.2 方法第68-69页
    6.3 结果第69-73页
        6.3.1 B.hominis 18s rRNA基因部分PCR扩增结果第69-70页
        6.3.2 序列分析第70页
        6.3.3 B.hominis感染情况第70-73页
    6.4 讨论第73-74页
    6.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七章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人五毛滴虫流行及分子特性分析第75-82页
    7.1 前言第75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7.2.1 材料第75-76页
        7.2.2 方法第76-77页
    7.3 结果第77-80页
        7.3.1 P.hominis 18S rRNA基因PCR部分扩增结果第77-78页
        7.3.2 测序结果第78页
        7.3.3 种系发育分析第78-80页
    7.4 讨论第80-81页
    7.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9页
在读期间获得实践研究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硼对猪卵泡颗粒细胞的影响及其在提高动物繁殖性能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