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国医学理论论文--中医现代化研究论文

广州市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页
        一、政策背景第9页
        二、现实背景第9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目的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0-13页
        一、研究方法第10-12页
        二、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研究第13-29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第13-18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3-16页
        二、“保护”第16-17页
        三、传统医药第17页
        四、中医药第17-18页
    第二节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一、本研究中“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第18-19页
        二、本研究中“保护”的界定第19页
    第三节 我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第19-23页
        一、名录保护体系逐步建立第20-21页
        二、申报世界遗产取得成果第21页
        三、对传承人认定和资助走上正轨第21页
        四、普查工作全面展开第21-22页
        五、法律法规保护逐步完善第22页
        六、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有序进行第22-23页
        七、生产性保护第23页
    第四节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第23-29页
        一、“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医药“申遗”第23-24页
        二、“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第24-25页
        三、“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25-29页
第三章 广州市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状况第29-39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第29-30页
        一、世界名录制度第29页
        二、我国名录制度第29-30页
    第二节 中医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状况第30-31页
        一、中医药项目入选状况第30页
        二、我国项目入选状况第30-31页
    第三节 国家级名录公布状况第31-35页
        一、构成分析第31-34页
        二、历时分析第34-35页
    第四节 广东省名录公布状况第35-37页
    第五节 广州市名录公布状况第37-39页
第四章 广州市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状况第39-49页
    第一节 潘高寿传统中医药文化第39-41页
        一、潘高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内涵第39页
        二、潘高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方式第39页
        三、潘高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保护措施及效果第39-40页
        四、潘高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困境第40页
        五、申遗对潘高寿的影响第40-41页
    第二节 小柴胡制剂方法传承状况第41-42页
        一、小柴胡制剂方法项目的内涵第41页
        二、小柴胡制剂方法的传承方式第41页
        三、小柴胡制剂方法的保护措施及效果第41页
        四、小柴胡制剂方法的传承困境第41-42页
        五、申遗对小柴胡制剂方法的影响第42页
    第三节 西关正骨传承状况第42-45页
        一、西关正骨的内涵第42页
        二、西关正骨的传承方式第42-43页
        三、西关正骨的保护措施及效果第43-44页
        四、西关正骨的传承困境第44-45页
        五、申遗对西关正骨的影响第45页
    第四节 岭南传统天灸疗法传承状况第45-46页
        一、岭南传统天灸的内涵第45页
        二、岭南传统天灸的传承方式第45页
        三、岭南传统天灸的保护措施及效果第45-46页
        四、岭南传统天灸的传承困境第46页
        五、申遗对岭南传统天灸的影响第46页
    第五节 端午午时茶传承状况第46-49页
        一、端午午时茶的内涵第46页
        二、端午午时茶的传承方式第46页
        三、端午午时茶的保护措施及效果第46-47页
        四、端午午时茶的传承困境第47-49页
第五章 基于居民认知度的广州中医药“非遗”传播状况研究第49-62页
    第一节 样本描述第49-54页
        一、基本资料分析第49-50页
        二、中医药文化认知度第50-54页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第54-62页
        一、居民人口统计变量与其对中医药知悉程度之间的关系第54-56页
        二、居民中医药接触习惯与知悉程度之间的关系第56页
        三、居民人口统计变量与其对中医药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第56-60页
        四、居民中医药接触习惯与其对中医药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第60-61页
        五、居民中医药知悉程度与其对中医药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第61-62页
第六章 讨论与对策第62-67页
    第一节 讨论第62-65页
        一、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名录制度方面第62-63页
        二、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第63-64页
        三、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面第64-65页
    第二节 对策建议第65-67页
        一、政府层面第65页
        二、社会层面第65-66页
        三、公众层面第66-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81页
    附录1:国家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本信息表第71-73页
    附录2:广东省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本信息表第73-74页
    附录3: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址索引第74-75页
    附录4:广州市中医药非遗项目调查表第75页
    附录5:广州市中医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访谈提纲第75-76页
    附录6:广州市居民中医药文化认知度调查问卷第76-79页
    附录7: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79-80页
    附录8:致谢第80-81页
    附录9:统计学审核证明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hapley值的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一体化开发收益分配研究
下一篇:多孔石墨烯与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