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肝及肝管论文

IRF-1调节自噬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1-13页
前言第13-16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3-14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4-16页
一、缺血再灌注对小鼠肝脏IRF-1 表达及自噬水平的影响第16-31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16-26页
        1.1.1 实验动物第16页
        1.1.2 主要试剂第16页
        1.1.3 溶液配制第16-19页
        1.1.4 主要仪器设备第19页
        1.1.5 建立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第19页
        1.1.6 血生化指标分析第19-20页
        1.1.7 肝组织病理检测第20-21页
        1.1.8 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第21页
        1.1.9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内自噬体第21页
        1.1.10 RT-PCR第21-24页
        1.1.11 蛋白印迹试验第24-26页
        1.1.12 统计分析第26页
    1.2 结果第26-30页
        1.2.1 血清ALT含量第26-27页
        1.2.2 肝组织病理表现第27页
        1.2.3 肝细胞凋亡情况第27页
        1.2.4 肝组织IRF-1 和自噬标记蛋白的表达第27-29页
        1.2.5 肝组织IRF-1 mRNA的表达第29页
        1.2.6 肝细胞内自噬体变化第29-30页
    1.3 讨论第30页
    1.4 小结第30-31页
二、IRF-1 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自噬的影响第31-4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2.1.1 实验动物及分组第31-32页
        2.1.2 主要试剂第32页
        2.1.3 血生化指标分析第32页
        2.1.4 肝组织病理检测第32-33页
        2.1.5 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第33页
        2.1.6 免疫组化染色第33页
        2.1.7 蛋白印迹试验第33-34页
        2.1.8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内自噬体第34页
        2.1.9 RT-PCR第34页
        2.1.10 统计分析第34页
    2.2 结果第34-41页
        2.2.1 肝组织IRF-1 mRNA和蛋白表达第34-35页
        2.2.2 血清ALT含量第35-36页
        2.2.3 肝组织病理表现第36-37页
        2.2.4 肝细胞凋亡情况第37-38页
        2.2.5 PCNA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第38-39页
        2.2.6 肝组织p-P38和自噬标记蛋白的表达第39-40页
        2.2.7 肝细胞内自噬体变化第40-41页
    2.3 讨论第41页
    2.4 小结第41-42页
三、IRF-1 调控P38活性对缺氧/复氧诱导肝细胞自噬的影响第42-5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2-46页
        3.1.1 细胞培养第42页
        3.1.2 细胞分组及处理第42页
        3.1.3 建立AML1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第42-43页
        3.1.4 材料与试剂第43-44页
        3.1.5 主要仪器设备第44页
        3.1.6 蛋白印迹试验第44页
        3.1.7 RT-PCR第44页
        3.1.8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第44-45页
        3.1.9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第45-46页
        3.1.10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内自噬体第46页
        3.1.1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内自噬体第46页
        3.1.12 统计分析第46页
    3.2 结果第46-52页
        3.2.1 验证AML12细胞转染效果第46-47页
        3.2.2 AML12细胞中p-P38及自噬标记蛋白的表达第47-49页
        3.2.3 AML12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与分布第49-50页
        3.2.4 IRF-1 调节P38活性对细胞自噬体形成的影响第50页
        3.2.5 P62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第50-51页
        3.2.6 P62 mRNA的表达第51-52页
    3.3 讨论第52-53页
    3.4 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2-63页
综述 IRF-1 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第63-76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67-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彩色点云的地形分类方法研究
下一篇:microRNA-320d下调靶基因CDK6抑制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