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含盐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第9-10页 |
1.2.1 含盐废水的来源 | 第9-10页 |
1.2.2 含盐废水的危害 | 第10页 |
1.3 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0-19页 |
1.3.1 物化法处理含盐废水 | 第11-12页 |
1.3.2 生物法处理含盐废水 | 第12-18页 |
1.3.3 物化—生化组合法处理含盐废水 | 第18-19页 |
1.4 染料废水 | 第19-26页 |
1.4.1 染料的分类 | 第19-20页 |
1.4.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20-26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6-27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活性污泥耐盐菌的驯化及其脂肪酸鉴定 | 第27-39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7-29页 |
2.2.2 耐盐菌的驯化 | 第29页 |
2.2.3 活性污泥降解COD、NH3-N的测定 | 第29页 |
2.2.4 活性污泥SVI值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5 活性污泥中细菌脂肪酸的提取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2.3.1 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降解情况分析 | 第30-32页 |
2.3.2 活性污泥驯化过程SVI值分析 | 第32-33页 |
2.3.3 各盐度下提取污泥脂肪酸分析 | 第33-37页 |
2.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纳米磁性四氧化三铁(MNPs)的制备及表征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3.2.1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39-40页 |
3.2.2 实验原理 | 第40-41页 |
3.2.3 纳米磁性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及表征 | 第41-42页 |
3.2.3.1 纳米磁性四氧化三铁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3.2 纳米磁性四氧化三铁的表征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3.3.1 不同因素对产物的性能影响 | 第42-45页 |
3.3.2 纳米磁性四氧化三铁的表征 | 第45-48页 |
3.4 小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及DNA提取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5页 |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1-53页 |
4.2.2 活性污泥与MNPs混合最佳比例的确定 | 第53页 |
4.2.3 MNPs标记活性污泥 | 第53-54页 |
4.2.4 驯化结晶紫降解菌及结晶紫染料废水随时间降解趋势 | 第54页 |
4.2.5 功能微生物的筛选 | 第54页 |
4.2.6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DNA的提取及 16Sr DNA测序 | 第54-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4.3.1 活性污泥与MNPs混合最佳比例的确定 | 第55页 |
4.3.2 MNPs标记活性污泥 | 第55-56页 |
4.3.3 模拟染料废水降解趋势 | 第56-58页 |
4.3.4 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 | 第58-63页 |
4.4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页 |
5.2 展望与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附录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