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 卤水资源简介 | 第14-16页 |
1.1 卤水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 第14-15页 |
1.2 卤水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2 氢氧化镁简介 | 第16-23页 |
2.1 氢氧化镁的分类及用途 | 第16-20页 |
2.1.1 阻燃级氢氧化镁 | 第16-17页 |
2.1.2 重质氢氧化镁 | 第17-18页 |
2.1.3 环保用氢氧化镁 | 第18-19页 |
2.1.4 医药用氢氧化镁 | 第19页 |
2.1.5 其他氢氧化镁 | 第19-20页 |
2.2 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2.3 卤水-氨法制备Mg(OH)_2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3 重质氧化镁 | 第23-24页 |
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第二章 直接沉淀法制备超细Mg(OH)_2及超声对其影响 | 第31-42页 |
摘要 | 第31页 |
1 引言 | 第31-3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2.2 超细氢氧化镁的制备 | 第32-33页 |
2.3 氢氧化镁表征与测试 | 第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1 超声对产物尺寸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1 粒度分析 | 第33-34页 |
3.1.2 XRD分析 | 第34-35页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5-38页 |
3.2.1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反应时间 | 第36页 |
3.2.3 氨水浓度 | 第36-37页 |
3.2.4 反应物的浓度 | 第37页 |
3.2.5 陈化时间 | 第37-38页 |
3.3 产物的表征 | 第38-40页 |
3.3.1 热重分析 | 第38-39页 |
3.3.2 分散稳定性 | 第39页 |
3.3.3 结构与形貌 | 第39-40页 |
4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纳米Mg(OH)_2及添加剂对其影响 | 第42-55页 |
摘要 | 第42页 |
1 引言 | 第42-4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2.2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 第43-44页 |
2.3 氢氧化镁表征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3.1 水热条件的优化分析 | 第45-46页 |
3.1.1 水热温度 | 第45页 |
3.1.2 水热时间 | 第45-46页 |
3.2 添加剂对产物的影响 | 第46-50页 |
3.2.1 粒度分布 | 第46-47页 |
3.2.2 形貌 | 第47-48页 |
3.2.3 XRD分析 | 第48-49页 |
3.2.4 分散性 | 第49页 |
3.2.5 堆积密度 | 第49-50页 |
3.3 实验条件优化分析 | 第50-51页 |
3.4 产物的表征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卤水-氨法制备重质MgO的工艺研究 | 第55-68页 |
摘要 | 第55页 |
1 引言 | 第5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56页 |
2.2 重质氧化镁的制备 | 第56页 |
2.3 氧化镁表征 | 第56-5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3.1 影响产物堆积密度的因素 | 第57-61页 |
3.1.1 反应物物料比&煅烧温度 | 第57页 |
3.1.2 陈化时间 | 第57-58页 |
3.1.3 氨水的滴加速率 | 第58-59页 |
3.1.4 煅烧时间 | 第59-60页 |
3.1.5 升温速率 | 第60-61页 |
3.2 产物MgO的堆积密度与中间体Mg(OH)_2的堆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 第61-62页 |
3.3 产物氧化镁的振实堆积密度与粒径的关系 | 第62-63页 |
3.4 产物氧化镁的堆积密度与活性的关系 | 第63页 |
3.5 形貌与结构 | 第63-65页 |
3.5.1 SEM分析 | 第64页 |
3.5.2 XRD分析 | 第64-65页 |
4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