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导言 | 第7-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7-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0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0-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21页 |
(一)案例介绍 | 第11-12页 |
(二)研究基本概念介绍 | 第12-21页 |
1、紧急避险 | 第12-13页 |
2、刑法的因果关系 | 第13-18页 |
3、客观归属理论 | 第18-21页 |
二、学界不同观点 | 第21-29页 |
(一)乙某的行为与丙某死亡之间是否具有刑法的因果关系? | 第21-25页 |
1、存在刑法的因果关系说 | 第21-23页 |
2、不存在刑法的因果关系说 | 第23-25页 |
(二)乙某的行为是否符合紧急避险这一违法阻却事由? | 第25-26页 |
1、符合紧急避险要件说 | 第25页 |
2、部分符合紧急避险要件说 | 第25-26页 |
3、不符合紧急避险要件说 | 第26页 |
(三)乙某是否存在责任阻却事由(如缺乏期待可能性等)? | 第26-29页 |
1、存在免责事由说 | 第27页 |
2、不存在免责事由说 | 第27-29页 |
三、笔者的观点 | 第29-35页 |
(一)社会相当性是判断法不容许的风险成立与否的关键指标 | 第29-31页 |
(二)丙某死亡的结果应归属于甲某的追赶行为而非乙某的推搡行为 | 第31页 |
(三)观点的意义及应用 | 第31-35页 |
四、余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