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3-24页 |
1.1 游仆虫的分类及特征 | 第13-14页 |
1.2 休眠现象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包囊形成的诱导因素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包囊形成过程中的外在和内在变化 | 第15-17页 |
1.3 营养细胞与休眠细胞相互转化的调控机制 | 第17-19页 |
1.4 游仆虫的形态学研究技术及差异蛋白质组学定量研究技术 | 第19-22页 |
1.4.1 形态学研究技术 | 第19-20页 |
1.4.2 蛋白质组学定量差异研究技术 | 第20-22页 |
1.4.2.1 iTRAQ技术的原理 | 第20-21页 |
1.4.2.2 iTRAQ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 第21-22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包囊游仆虫营养与休眠细胞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 第24-4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4.1 iTRAQ技术筛选营养与休眠细胞差异表达蛋白的步骤 | 第26-27页 |
2.4.2 直接荧光标记技术的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28-36页 |
2.5.1 SDS-PAGE电泳图及分析 | 第28-29页 |
2.5.2 酶解肽段浓度测定结果 | 第29页 |
2.5.3 ESI质谱鉴定 | 第29-30页 |
2.5.4 蛋白定量结果的分析 | 第30-35页 |
2.5.5 营养与休眠细胞微管结构的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2.6 讨论 | 第36-40页 |
第三章 包囊游仆虫营养与休眠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 第40-5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3.3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3.5.1 目的基因引物的设计 | 第43-44页 |
3.5.2 目的基因qRT-PCR结果的分析 | 第44-47页 |
3.6 讨论 | 第47-51页 |
第四章 包囊游仆虫营养与休眠细胞能量代谢比较分析 | 第51-5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4.2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4.3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4.4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4.6 讨论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β-tubulin基因在包囊游仆虫中的功能 | 第57-76页 |
第一节 β-tubulin shRNA的构建 | 第57-65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58页 |
5.1.3 实验步骤 | 第58-61页 |
5.1.4 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第二节 FLUTAX直接荧光标记技术检测RNA干扰后包囊游仆虫的形态变化 | 第65-71页 |
5.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5页 |
5.2.2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65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5.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第三节 MTT法检测RNA干扰下包囊游仆虫的生长状况 | 第71-73页 |
5.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71页 |
5.3.2 实验试剂 | 第71页 |
5.3.3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5.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第四节 包囊游仆虫β-tubulin基因干扰后的表达研究 | 第73-74页 |
5.4.1 实验材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 第73页 |
5.4.2. 实验结果 | 第73-74页 |
第五节 包囊游仆虫β-tubulin基因干扰后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74-76页 |
第六章 包囊游仆虫包囊壁蛋白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第76-94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6.2 实验试剂 | 第76-77页 |
6.3 实验仪器 | 第77页 |
6.4 实验步骤 | 第77-79页 |
6.4.1 包囊游仆虫壁蛋白的提取 | 第77-78页 |
6.4.2 质谱鉴定 | 第78-79页 |
6.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9-91页 |
6.5.1 包囊游仆虫壁蛋白LC-ESI-MS/MS鉴定结果与分析 | 第79-90页 |
6.5.2 FLUTAX直接荧光标记技术及相差干涉显微技术对包囊壁的形态与组成成分的研究结果分析 | 第90-91页 |
6.6 讨论 | 第91-94页 |
附录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页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