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CO_2排放状况 | 第9-10页 |
1.2 CO_2捕集技术 | 第10-13页 |
1.2.1 燃烧前捕集 | 第10页 |
1.2.2 富氧燃烧捕集 | 第10-11页 |
1.2.3 燃烧后捕集 | 第11-13页 |
1.3 CO_2转化利用 | 第13-17页 |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2.1 仪器及试剂 | 第19-20页 |
2.1.1 仪器 | 第19-20页 |
2.1.2 试剂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1 密度测量方法 | 第20-21页 |
2.2.2 粘度测量方法 | 第21页 |
2.3 CO_2吸收-解吸 | 第21-22页 |
2.4 CO_2SM的构建及表征 | 第22-23页 |
2.5 水热法合成碱土碳酸盐及表征 | 第23页 |
2.6 碳化法合成碱土碳酸盐及表征 | 第23-24页 |
第三章 EDA+BDO体系的基础物化数据研究 | 第24-39页 |
3.1 密度 | 第24-29页 |
3.2 粘度 | 第29-33页 |
3.3 热力学参数 | 第33-36页 |
3.4 光谱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EDA+BDO体系构建CO_2SM的研究 | 第39-47页 |
4.1 EDA、BDO对CO_2吸收性能的研究 | 第39-40页 |
4.2 EDA+BDO体系吸收CO_2的性能研究 | 第40-41页 |
4.3 EDA+BDO体系吸收CO_2构建CO_2SM的研究 | 第41-45页 |
4.4 EDA+BDO+H_2O循环吸收-解吸CO_2的性能研究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CO_2SM调控制备碱土碳酸盐的研究 | 第47-88页 |
5.1 CO_2SM调控制备CaCO_3 | 第47-66页 |
5.1.1 CO_2SM浓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5.1.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1-57页 |
5.1.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7-61页 |
5.1.4 CaCO_3微粒的性质 | 第61-64页 |
5.1.5 CaCO_3微粒的可能形成机理 | 第64-65页 |
5.1.6 CaCO_3微粒的循环制备 | 第65-66页 |
5.2 CO_2SM调控制备SrCO_3晶体 | 第66-76页 |
5.2.1 CO_2SM浓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8-71页 |
5.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71-73页 |
5.2.4 SrCO_3晶体的性质 | 第73-75页 |
5.2.5 SrCO_3晶体的可能形成机理 | 第75-76页 |
5.2.6 SrCO_3晶体的循环制备 | 第76页 |
5.3 CO_2SM调控制备BaCO_3晶体 | 第76-87页 |
5.3.1 CO_2SM浓度的影响 | 第77-79页 |
5.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79-81页 |
5.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81-83页 |
5.3.4 BaCO_3晶体的性质 | 第83-85页 |
5.3.5 BaCO_3晶体的可能形成机理 | 第85-86页 |
5.3.6 BaCO_3晶体的循环制备 | 第86-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碳化法调控制备碱土碳酸盐的研究 | 第88-126页 |
6.1 EDA加入量的影响 | 第88-95页 |
6.2 CO_2压力的影响 | 第95-102页 |
6.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102-109页 |
6.4 Ba~(2+)浓度的影响 | 第109-116页 |
6.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16-122页 |
6.6 EDA调控制备其它碱土碳酸盐 | 第122-12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6页 |
建议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附录 | 第155-180页 |
附录A 附表 | 第155-179页 |
附录B 附图 | 第179-1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180-183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