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草鱼运动性气单胞菌败血症流行特征 | 第13-14页 |
1.2 草鱼运动性气单胞菌败血症主要病原 | 第14-15页 |
1.2.1 嗜水气单胞菌形态特征 | 第14-15页 |
1.2.2 嗜水气单胞菌菌落培养特征 | 第15页 |
1.2.3 嗜水气单胞菌血清型 | 第15页 |
1.3 草鱼源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 | 第15-17页 |
1.3.1 嗜水气单胞菌致病因子 | 第15-16页 |
1.3.2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 | 第16-17页 |
1.4 草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病理分析 | 第17-18页 |
1.4.1 临床症状 | 第17页 |
1.4.2 病理变化 | 第17-18页 |
1.4.2.1 酶和蛋白 | 第17页 |
1.4.2.2 基因 | 第17-18页 |
1.5 草鱼病原鉴定 | 第18-19页 |
1.5.1 生理生化鉴定 | 第18页 |
1.5.2 免疫学鉴定 | 第18-19页 |
1.5.3 分子鉴定(PCR) | 第19页 |
1.6 DNA甲基化 | 第19-22页 |
1.6.1 甲基化定义与作用 | 第19-20页 |
1.6.2 DNA甲基化常用检测技术 | 第20页 |
1.6.2.1 BS-seq测序 | 第20页 |
1.6.2.2 MeDIP测序 | 第20页 |
1.6.2.3 MSAP技术 | 第20页 |
1.6.3 DNA甲基化与鱼类疾病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池塘养殖草鱼健康状况测定 | 第22-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1.1.1 样品 | 第22页 |
2.1.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2页 |
2.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1.2.1 草鱼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2-23页 |
2.1.2.2 草鱼血液研究 | 第23页 |
2.1.2.3 草鱼血液学分析 | 第23页 |
2.1.2.4 草鱼血清学分析 | 第23页 |
2.1.2.5 草鱼组织学检查 | 第23-24页 |
2.1.2.6 组织病理学评估工具 | 第24-25页 |
2.1.3 数据统计 | 第25页 |
2.2 结果 | 第25-35页 |
2.2.1 草鱼健康指数 | 第25-28页 |
2.2.2 草鱼组织学观察和测定 | 第28-35页 |
2.3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血液学和免疫学检测 | 第38-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3.1.1 材料 | 第38页 |
3.1.2 方法 | 第38页 |
3.2 结果 | 第38-45页 |
3.2.1 草鱼存活率 | 第38-39页 |
3.2.2 草鱼血液学测定 | 第39-44页 |
3.2.3 草鱼血清学测定 | 第44-45页 |
3.3 讨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脾脏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 | 第48-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4.1.1.1 样品 | 第48页 |
4.1.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48页 |
4.1.1.3 实验设备 | 第48页 |
4.1.2 方法 | 第48-50页 |
4.1.2.1 实验管理 | 第48-49页 |
4.1.2.2 基因组DNA提取 | 第49页 |
4.1.2.3 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检测 | 第49页 |
4.1.2.4 基因组DNA甲基化高通量重亚硫酸盐修饰法测序 | 第49页 |
4.1.2.5 测序信息分析 | 第49-50页 |
4.2 结果 | 第50-53页 |
4.2.1 感染草鱼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 | 第50页 |
4.2.2 基因组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分析 | 第50-51页 |
4.2.3 三种类型甲基化位点密度分布 | 第51页 |
4.2.4 差异甲基化基因 | 第51-52页 |
4.2.5 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 | 第52-53页 |
4.3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