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8页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2章 红歌概述 | 第12-17页 |
·红歌的概念 | 第12-14页 |
·红歌的界定 | 第12-13页 |
·红歌的分类 | 第13-14页 |
·红歌的基本特点 | 第14-17页 |
·鲜明的政治导向性 | 第14-15页 |
·广泛的社会群众性 | 第15页 |
·深刻的历史教育性 | 第15-16页 |
·高雅的文化情操性 | 第16-17页 |
第3章 红歌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 第17-28页 |
·红歌在大革命时期中的历史作用 | 第17-19页 |
·宣传了反帝反封的思想 | 第17-18页 |
·号召工农投身革命洪流 | 第18页 |
·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 | 第18-19页 |
·红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的历史作用 | 第19-21页 |
·宣传了党的政策,推动了土地革命 | 第19-20页 |
·激发了人民热情,促进了根据地建设 | 第20页 |
·强调了革命纪律,提升了军队士气 | 第20-21页 |
·鼓舞了红军士兵,坚定了革命信念 | 第21页 |
·红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的历史作用 | 第21-24页 |
·反映了人民心声,推动了国共合作 | 第22页 |
·劝告了伪军士兵,推动了一致抗日 | 第22-23页 |
·统一了人民思想,促进了民族团结 | 第23页 |
·高涨了抗日情绪,鼓舞了军民抗日 | 第23-24页 |
·红歌在解放战争时期中的历史作用 | 第24-28页 |
·反映了人民对于民主和平的期盼 | 第24-25页 |
·瓦解了反动敌军的军队士气 | 第25-26页 |
·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 | 第26页 |
·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26-28页 |
第4章 红歌的当代价值研究 | 第28-34页 |
·红歌的经济开发价值 | 第28-29页 |
·红歌能够带动红色产业的发展 | 第28-29页 |
·红歌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 第29页 |
·红歌的文化传播价值 | 第29-31页 |
·红歌能够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扬 | 第29-30页 |
·红歌能够提升红歌会的文化内涵 | 第30页 |
·红歌能够促进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 第30-31页 |
·红歌的社会教育价值 | 第31-34页 |
·红歌引领着主流意识形态 | 第31-32页 |
·红歌推动了革命历史教育 | 第32页 |
·红歌弘扬了社会正义公德 | 第32-34页 |
第5章 红歌当代价值的实现 | 第34-41页 |
·红歌当代价值实现的困境 | 第34-36页 |
·缺乏足够的政策扶持 | 第34页 |
·缺乏必要的开发管理 | 第34-35页 |
·缺乏重要的兴趣引导 | 第35页 |
·缺乏有效的组织互动 | 第35-36页 |
·缺乏时尚的传播途径 | 第36页 |
·红歌当代价值实现的途径 | 第36-41页 |
·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作用,加强红歌的整合推广 | 第37页 |
·不断创新红歌的音乐形式,创作符合时代的红歌 | 第37-38页 |
·借助红歌会的发展平台,不断增强红歌的影响力 | 第38页 |
·组建成立红歌文艺团体,推动红歌文化传承发展 | 第38-39页 |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优势,举办特色主题文艺歌会 | 第39页 |
·利用现代科技传播红歌,创建特色红歌文化网络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