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分析及地震响应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矮塔斜拉桥的起源和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3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特点 | 第12页 |
1.4 矮塔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5 桥梁抗震 | 第13-16页 |
1.5.1 桥梁震害 | 第13-14页 |
1.5.2 桥梁抗震规范 | 第14-15页 |
1.5.3 桥梁抗震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17-28页 |
2.1 桥梁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2.1.1 动力学方程 | 第17-19页 |
2.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单元 | 第19-20页 |
2.2 桥梁结构阻尼 | 第20-22页 |
2.2.1 桥梁阻尼分类 | 第20-21页 |
2.2.2 阻尼模型 | 第21-22页 |
2.3 结构体系的振动频率和振型 | 第22-23页 |
2.3.1 频率与振型 | 第22-23页 |
2.3.2 频率与振型的求解方法 | 第23页 |
2.4 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23-27页 |
2.4.1 静力法 | 第24页 |
2.4.2 动力反应谱 | 第24-27页 |
2.4.3 动态时程分析法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矮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28-36页 |
3.1 矮塔斜拉桥的概况 | 第28-29页 |
3.1.1 总体布置 | 第28-29页 |
3.1.2 技术标准 | 第29页 |
3.2 动力计算模型模拟 | 第29-30页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0-32页 |
3.3.1 材料特性 | 第30-31页 |
3.3.2 主梁 | 第31页 |
3.3.3 斜拉索 | 第31页 |
3.3.4 索塔和桥墩 | 第31-32页 |
3.3.5 边界条件 | 第32页 |
3.4 动力特性 | 第32-35页 |
3.4.1 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3.4.2 动力特性分析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矮塔斜拉桥的反应谱分析 | 第36-43页 |
4.1 反应谱曲线 | 第36-37页 |
4.2 多遇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 | 第37-42页 |
4.2.1 顺桥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峰值 | 第37-38页 |
4.2.2 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峰值 | 第38-40页 |
4.2.3 竖桥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峰值 | 第40-41页 |
4.2.4 三向组合地震作用下内力和位移峰值分析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矮塔斜拉桥的时程响应分析 | 第43-54页 |
5.1 地震波的选取方法 | 第43-44页 |
5.2 地震波的选定 | 第44页 |
5.3 矮塔斜拉桥的时程分析 | 第44-52页 |
5.3.1 顺桥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时程 | 第44-46页 |
5.3.2 横桥向地震波作用的内力和位移时程 | 第46-48页 |
5.3.3 竖桥向地震波作用的内力和位移时程 | 第48-51页 |
5.3.4 各向地震波作用与反应谱比较 | 第51-52页 |
5.4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