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重氮化合物参与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研究现状 | 第8-22页 |
1.1 重氮化合物与烯烃的环加成反应 | 第8-20页 |
1.1.1 与碳碳双键的反应 | 第8-14页 |
1.1.2 与碳杂双键的反应 | 第14-15页 |
1.1.3 重氮化合物与炔烃的环加成反应 | 第15-18页 |
1.1.4 重氮化合物与联烯的环加成反应 | 第18-19页 |
1.1.5 重氮化合物与其它亲偶体的环加成反应 | 第19-20页 |
1.2 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α-芳基取代重氮膦酸酯与N-丙烯酰基噁唑烷酮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研究 | 第22-34页 |
2.1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 第22-23页 |
2.2 手性配体的设计 | 第23-24页 |
2.3 手性配体的合成路线 | 第24-26页 |
配体L1-L3的合成 | 第24页 |
配体L4-L6的合成 | 第24-25页 |
配体L8, L10的合成 | 第25页 |
配体L9, L11-L17的合成 | 第25-26页 |
2.4 底物的合成 | 第26页 |
2.4.1 α-取代重氮膦酸酯的合成 | 第26页 |
2.4.2 N-丙烯酰基噁唑烷酮的合成 | 第26页 |
2.5 α-取代重氮膦酸酯与N-丙烯酰基噁唑烷酮的不对称[3+2]反应研究 | 第26-34页 |
2.5.1 催化体系的筛选 | 第26-28页 |
2.5.2 抗衡离子的筛选 | 第28-29页 |
2.5.3 溶剂的筛选 | 第29-30页 |
2.5.4 分子筛的筛选 | 第30页 |
2.5.5 底物当量比和催化量的筛选 | 第30-31页 |
2.5.6 温度的筛选 | 第31-32页 |
2.5.7 浓度的筛选 | 第32-33页 |
2.5.8 底物拓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3.2 底物的合成 | 第34-35页 |
3.2.1 α-取代重氮膦酸酯的合成 | 第34-35页 |
3.2.2 N-丙烯酰基噁唑烷酮的合成 | 第35页 |
3.3 手性噁唑啉配体的合成 | 第35-41页 |
配体L1-L3的制备 | 第35-36页 |
配体L4-L6的制备 | 第36-37页 |
配体L9的制备 | 第37-38页 |
配体L11-L13的制备 | 第38-39页 |
配体L8的制备 | 第39页 |
配体L10的制备 | 第39-40页 |
配体L14-L17的制备 | 第40-41页 |
3.4 催化反应的一般操作步骤 | 第41-42页 |
部分化合物的表征 | 第42-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图谱和液相图谱 | 第50-70页 |
硕士期间论文完成情况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