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写简表 | 第7-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8页 |
1.1.1 养猪废水综述 | 第10-13页 |
1.1.2 养猪废水处理现状 | 第13-1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1.2.1 IC反应器 | 第18-22页 |
1.2.2 16S rRNA基因技术 | 第22页 |
1.3 选题的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1.3.1 选题的目的 | 第22-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不同高径比的IC反应器处理养猪废水的实验研究 | 第26-42页 |
2.1 实验设计、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2.1.1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2.1.2 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2.1.3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1.4 采样方法 | 第27页 |
2.1.5 测定指标、方法及仪器 | 第27-28页 |
2.1.6 不同高径比的2套IC反应器的启动 | 第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2.2.1 运行第一阶段 | 第28-31页 |
2.2.2 运行第二阶段 | 第31-34页 |
2.2.3 运行第三阶段 | 第34-38页 |
2.3 讨论 | 第38-41页 |
2.3.1 低OLR阶段处理效果比较 | 第38-39页 |
2.3.2 中、高OLR阶段处理效果比较 | 第39-40页 |
2.3.3 高OLR阶段处理效果比较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IC反应器颗粒污泥原核微生物群落的比较研究 | 第42-65页 |
3.1 实验设计、材料和方法 | 第42-44页 |
3.1.1 实验设计 | 第42页 |
3.1.2 采样方法与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3.1.4 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7页 |
3.2.1 样品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3.2.2 OTU分析 | 第45-46页 |
3.2.3 样品复杂度分析(Alpha Diversity) | 第46-47页 |
3.2.4 物种注释分析 | 第47-57页 |
3.3 讨论 | 第57-64页 |
3.3.1 IC反应器污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功能讨论 | 第57-59页 |
3.3.2 OLR对IC反应器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3.3.3 高径比对IC反应器内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4 养猪废水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原核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 第62-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4.1 总结 | 第65-66页 |
4.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