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地区山地传统村落营造技术研究--以山西长治市沁源县王和镇古寨村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课题的选择 | 第11页 |
1.2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查阅法 | 第13页 |
1.4.2 实地调研法 | 第13-14页 |
1.4.3 归纳总结法 | 第14页 |
1.4.4 学科交叉法 | 第14页 |
1.4.5 系统研究法 | 第14页 |
1.5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第14-17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1.5.2 研究的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古寨村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环境 | 第17-23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18-20页 |
2.1.1 区位条件及气候特征 | 第18-19页 |
2.1.2 自然资源 | 第19页 |
2.1.3 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现状 | 第19-20页 |
2.2 历史环境 | 第20-22页 |
2.2.1 建制沿革 | 第20-21页 |
2.2.2 社会结构 | 第21页 |
2.2.3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第21-22页 |
2.2.4 民俗文化信仰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古寨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 | 第23-35页 |
3.1 民居的公共场所声学研究 | 第23-26页 |
3.1.1 戏台 | 第23-24页 |
3.1.2 东庙 | 第24-25页 |
3.1.3 西庙 | 第25-26页 |
3.2 民居通风采光 | 第26-28页 |
3.2.1 通风 | 第26-27页 |
3.2.2 采光 | 第27-28页 |
3.3 防腐蚁 | 第28-30页 |
3.3.1 防腐 | 第28-30页 |
3.3.2 防蚁 | 第30页 |
3.4 保温隔热 | 第30-31页 |
3.5 防火 | 第31-32页 |
3.6 防潮防碱 | 第32-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古寨村院落建筑的空间营造研究 | 第35-57页 |
4.1 民居形制分析 | 第35-43页 |
4.1.1 院落类型 | 第35-37页 |
4.1.2 院落的拓展形式 | 第37-39页 |
4.1.3 院落间的连接 | 第39-43页 |
4.2 民居的构成要素及建造思想 | 第43-48页 |
4.2.1 建筑 | 第43-48页 |
4.2.2 建造思想 | 第48页 |
4.3 典型例证 | 第48-55页 |
4.3.1 民居院落 | 第48-53页 |
4.3.2 公共院落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古寨传统村落建筑的结构与构造 | 第57-83页 |
5.1 结构体系研究 | 第57-64页 |
5.1.1 墙承重体系 | 第57-61页 |
5.1.2 梁柱承重体系 | 第61页 |
5.1.3 实例受力分析 | 第61-64页 |
5.2 构造的表达 | 第64-76页 |
5.2.1 主要构件的形制 | 第64-75页 |
5.2.2 窑洞结构与砖木结构的组合 | 第75-76页 |
5.3 装饰技术 | 第76-81页 |
5.3.1 色彩与彩画 | 第76-78页 |
5.3.2 门窗 | 第78-79页 |
5.3.3 雕刻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古寨传统村落的价值特色与保护发展策略 | 第83-91页 |
6.1 古寨古村面临的问题 | 第83-85页 |
6.1.1 村落保护水平较低 | 第83页 |
6.1.2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 第83页 |
6.1.3 基础设施落后 | 第83-84页 |
6.1.4 建设性破坏严重 | 第84页 |
6.1.5 文化资源开发滞后 | 第84-85页 |
6.2 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议 | 第85-86页 |
6.2.1 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85-86页 |
6.2.2 保护的内容 | 第86页 |
6.3 古寨村价值特色 | 第86-89页 |
6.3.1 保存完好的历史环境 | 第86-87页 |
6.3.2 良好的村落规划 | 第87页 |
6.3.3 数量众多的古民居 | 第87-88页 |
6.3.4 装饰精美的建筑构件 | 第88-89页 |
6.4 历史文化价值定位 | 第89-90页 |
6.4.1 区域历史发展的见证 | 第89页 |
6.4.2 乡野营建智慧的集成 | 第89-9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插图表格目录 | 第97-101页 |
附录一:古寨村院落总体描述 | 第101-105页 |
附录二:古寨村部分建筑整治方式 | 第105-108页 |
附录三:古寨村古树名木一览表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