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能源危机 | 第12页 |
1.1.2 太阳能中温热利用 | 第12-13页 |
1.2 太阳能与地热联合发电系统 | 第13-14页 |
1.2.1 联合发电技术简介 | 第13页 |
1.2.2 太阳能与地热联合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太阳能中温集热器 | 第14-19页 |
1.3.1 聚光器部分 | 第14-16页 |
1.3.2 中温太阳能集热管及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太阳能与地热联合发电技术 | 第22-34页 |
2.1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 第22-25页 |
2.1.1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1.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组成 | 第23-25页 |
2.2 地热发电技术分类 | 第25-28页 |
2.2.1 地热蒸汽发电系统 | 第25-26页 |
2.2.2 扩容法地热发电系统 | 第26-27页 |
2.2.3 中间介质法地热水发电系统 | 第27-28页 |
2.3 联合系统方案 | 第28-30页 |
2.4 热力性能分析 | 第30-33页 |
2.4.1 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 | 第30-32页 |
2.4.2 整体性能参数计算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Aspen Plus的太阳能与地热联合发电系统模拟 | 第34-46页 |
3.1 建模平台及功能简介 | 第34页 |
3.2 系统建模方法 | 第34-38页 |
3.2.1 模块化建模思想 | 第34-35页 |
3.2.2 流程模拟计算的序贯模块法 | 第35-36页 |
3.2.3 模型收敛方法 | 第36-38页 |
3.3 太阳能子系统建模方法 | 第38页 |
3.3.1 构造结构模块图 | 第38页 |
3.3.2 单元模型的选择与工作原理 | 第38页 |
3.4 地热发电热力系统建模方法 | 第38-40页 |
3.4.1 构造结构模块图 | 第38-39页 |
3.4.2 单元模型的选择与工作原理 | 第39-40页 |
3.5 联合系统模拟建模方法 | 第40页 |
3.6 太阳能子系统建模实例及模型应用 | 第40-41页 |
3.6.1 建模对象 | 第40-41页 |
3.6.2 已知参数输入 | 第41页 |
3.6.3 模型应用分析 | 第41页 |
3.7 地热发电子系统建模实例及模型验证 | 第41-42页 |
3.7.1 建模对象 | 第41-42页 |
3.7.2 已知参数的输入 | 第42页 |
3.7.3 地热发电系统模型验证 | 第42页 |
3.8 太阳能与地热联合发电系统的模拟与分析 | 第42-45页 |
3.8.1 联合发电系统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3.8.2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3-4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聚光器设计与新型直通式真空集热管 | 第46-58页 |
4.1 小型槽式聚光器设计 | 第46-54页 |
4.1.1 光学设计 | 第46-48页 |
4.1.2 聚光器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4.1.3 跟踪策略 | 第50-52页 |
4.1.4 聚光器安装与制作精度要求 | 第52-54页 |
4.2 新型中温直通式真空集热管 | 第54-56页 |
4.2.1 直通式真空集热管的基本结构 | 第54-55页 |
4.2.2 玻璃-金属封接 | 第55页 |
4.2.3 选择性吸收涂层 | 第55-56页 |
4.2.4 膨胀节 | 第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直通式真空集热管热性能的分析与模拟 | 第58-72页 |
5.1 真空集热管传热基础模型 | 第58-62页 |
5.1.1 吸收管外壁与玻璃管内壁之间的辐射传热 | 第59页 |
5.1.2 吸收管与玻璃管之间的热对流 | 第59-60页 |
5.1.3 玻璃管内部的热传导 | 第60页 |
5.1.4 玻璃管与周围环境的热对流 | 第60-61页 |
5.1.5 玻璃管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辐射 | 第61-62页 |
5.1.6 空气物性参数计算 | 第62页 |
5.2 集热效率与工质出口温度的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5.3 一维传热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63-65页 |
5.4 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0页 |
5.4.1 环境因素 | 第65-67页 |
5.4.2 传热介质种类 | 第67-69页 |
5.4.3 选择性吸收涂层发射率 | 第69页 |
5.4.4 环形空间气体成分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6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