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LFM相控阵雷达、通信一体化射频前端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3 雷达、通信系统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11-12页 |
1.3.1 雷达和通信系统的相似处 | 第11页 |
1.3.2 雷达和通信系统的差异性 | 第11页 |
1.3.3 雷达通信一体化的优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收发前端的结构分析 | 第14-20页 |
2.1 发射机射频前端常用结构 | 第14-15页 |
2.1.1 超外差式发射机 | 第14页 |
2.1.2 直接上变频发射机 | 第14-15页 |
2.2 接收机射频前端常用结构 | 第15-18页 |
2.2.1 超外差接收机 | 第15-16页 |
2.2.2 零中频接收机 | 第16-17页 |
2.2.3 二次变频宽中频接收机 | 第17页 |
2.2.4 二次变频低中频接收机 | 第17页 |
2.2.5 镜像抑制接收机 | 第17-18页 |
2.3 收发射频前端的方案对比与选择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相控阵雷达、通信一体化射频前端的方案设计 | 第20-28页 |
3.1 收发前端的方案设计以及指标分配 | 第20-23页 |
3.1.1 收发前端的常见指标 | 第20-21页 |
3.1.2 雷达、通信一体化射频前端的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3.1.3 具体的指标分配 | 第23页 |
3.2 整体链路的仿真与分析 | 第23-27页 |
3.2.1 发射机前端的链路仿真 | 第23-25页 |
3.2.2 接收机前端的链路仿真 | 第25-27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射频前端各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28-48页 |
4.1 频率源模块的设计 | 第28-34页 |
4.1.1 DDS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4.1.2 DDS的工作特性 | 第29页 |
4.1.3 本课题频率源的设计与实现 | 第29-34页 |
4.2 正交调制模块的设计 | 第34-37页 |
4.2.1 正交调制原理 | 第34-35页 |
4.2.2 片选择 | 第35页 |
4.2.3 电路原理图设计 | 第35-37页 |
4.3 正交解调模块的设计 | 第37-39页 |
4.3.1 零中频正交解调原理 | 第37页 |
4.3.2 芯片选择 | 第37-38页 |
4.3.3 解调器原理图设计 | 第38-39页 |
4.4 低噪放和功率放大器模块的设计 | 第39-43页 |
4.4.1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42页 |
4.4.2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43页 |
4.5 定向耦合器和滤波器的设计 | 第43-47页 |
4.5.1 定向耦合器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4.5.2 定向耦合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44-46页 |
4.5.3 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结果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一体化射频前端的整体性能测试 | 第48-60页 |
5.1 实物与整机测试场景 | 第48页 |
5.2 发射链路的测试结果 | 第48-55页 |
5.2.1 输出功率及增益平坦度测试 | 第48-49页 |
5.2.2 基带移相功能测试 | 第49-50页 |
5.2.3 发射波束合成效果测试 | 第50-51页 |
5.2.4 1dB压缩点(P1dB)测试 | 第51-52页 |
5.2.5 三阶截断点IP3测试 | 第52-53页 |
5.2.6 调制精度测试 | 第53-55页 |
5.3 接收链路的测试结果 | 第55-59页 |
5.3.1 增益平坦度测试 | 第55页 |
5.3.2 基带I/Q输出信号的幅相不平衡测试 | 第55-57页 |
5.3.3 噪声系数测试 | 第57-58页 |
5.3.4 1dB压缩点测试 | 第58页 |
5.3.5 解调精度测试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0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