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8-10页 |
第1章 构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必要性 | 第10-22页 |
1.1 我国金融经营模式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1.1 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演变 | 第10页 |
1.1.2 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2 当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监管体系的构成 | 第12-16页 |
1.2.1 人民银行 | 第12页 |
1.2.2 银监会 | 第12-13页 |
1.2.3 证监会 | 第13-15页 |
1.2.4 保监会 | 第15-16页 |
1.3 当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监管体系的弊端 | 第16-20页 |
1.3.1 缺乏健全的监管协调机制,监管效率较低 | 第17-19页 |
1.3.2 缺乏健全的监管法律体系 | 第19页 |
1.3.3 存在监管盲区 | 第19-20页 |
1.4 构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制度的理由 | 第20-22页 |
1.4.1 混业经营监管能适应我国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20-21页 |
1.4.2 混业经营监管有利于我国应对外资金融机构挑战 | 第21页 |
1.4.3 混业经营监管也是金融创新的需要 | 第21-22页 |
第2章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模式的选择 | 第22-30页 |
2.1 域外金融混业经营监管主要模式及借鉴 | 第22-26页 |
2.1.1 德国模式:联邦金融监管局高度管控 | 第22-24页 |
2.1.2 英国模式:央行统领货币政策及宏微观审慎监管 | 第24页 |
2.1.3 美国模式:设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美联储扩权 | 第24-26页 |
2.2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模式的可选方案及最佳选择 | 第26-30页 |
2.2.1 三会合一设立金融监管委员会 | 第26页 |
2.2.2 国务院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 | 第26-27页 |
2.2.3 宏观审慎监管再扩容建立超级央行 | 第27-28页 |
2.2.4 我国当前形势下金融监管模式的最佳选择 | 第28-30页 |
第3章 构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监管制度的建议 | 第30-37页 |
3.1 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 第30-31页 |
3.1.1 改革金融监管并强化整体协调的功能 | 第30页 |
3.1.2 统一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30页 |
3.1.3 要建立中央、地方金融监管事权划分体制 | 第30-31页 |
3.2 完善监管法律体系 | 第31-34页 |
3.2.1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立法原则的选择 | 第31-32页 |
3.2.2 协调现行监管法律体系内部的关系 | 第32页 |
3.2.3 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法律法规 | 第32-33页 |
3.2.4 完善自律监管体系 | 第33-34页 |
3.3 强化宏观审慎法律框架 | 第34-37页 |
3.3.1 构建宏观审慎法律框架 | 第34-35页 |
3.3.2 我国构建宏观审慎框架的具体方案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发表作品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