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身份犯基本原理的探讨 | 第8-18页 |
1.1 身份与身份犯界定的误区及其合理认定 | 第8-11页 |
1.1.1 将身份犯的身份等同于刑法中的身份 | 第8-9页 |
1.1.2 身份与身份犯的合理认定 | 第9-11页 |
1.2 身份犯的处罚依据 | 第11-14页 |
1.2.1 犯罪的处罚依据 | 第11-12页 |
1.2.2 身份犯的处罚依据 | 第12-14页 |
1.3 纯正身份犯与不纯正身份犯区分标准的检讨 | 第14-18页 |
1.3.1 德国的立法规定及其评析 | 第14-15页 |
1.3.2 我国区分纯正身份犯与不纯正身份犯的方法与反思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身份犯之正犯辨析 | 第18-27页 |
2.1 扩张的正犯概念与限制的正犯概念的困境与出路 | 第18-20页 |
2.1.1 两种模式的困境 | 第18-20页 |
2.1.2 两种模式同时应用是突破困境的必然选择 | 第20页 |
2.2 身份犯之单独正犯具体情形的分析 | 第20-23页 |
2.2.1 纯正身份犯之单独正犯 | 第20-22页 |
2.2.2 不纯正身份犯之单独正犯 | 第22-23页 |
2.3 身份犯之共同正犯具体情形的讨论 | 第23-27页 |
2.3.1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纯正身份犯的定性 | 第23-26页 |
2.3.2 不纯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问题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身份犯的共犯辨析 | 第27-31页 |
3.1 纯正身份犯之共犯问题 | 第27-28页 |
3.1.1 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纯正身份犯罪 | 第27页 |
3.1.2 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纯正身份犯罪 | 第27-28页 |
3.2 不纯正身份犯之共犯问题 | 第28-31页 |
3.2.1 无身份者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不纯正身份犯 | 第28-29页 |
3.2.2 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不纯正身份犯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