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3 加弹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1 课题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4.2 课题应用价值 | 第17页 |
1.4.3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5 论文组织和结构 | 第18-19页 |
2 控制器硬件驱动设计和开发 | 第19-31页 |
2.1 硬件架构设计 | 第19-20页 |
2.2 CPU资源分析 | 第20-23页 |
2.3 驱动设计与实现 | 第23-30页 |
2.3.1 DQ驱动 | 第23-25页 |
2.3.2 DI驱动 | 第25页 |
2.3.3 串口驱动 | 第25-27页 |
2.3.4 FLASH驱动 | 第27-30页 |
2.3.5 看门狗 | 第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3 控制器软件设计和开发 | 第31-67页 |
3.1 IEC61131-3 标准的研究 | 第31-36页 |
3.1.1 编程语言 | 第31-33页 |
3.1.2 软件模型 | 第33-35页 |
3.1.3 通信模型 | 第35-36页 |
3.2 软件架构设计 | 第36-38页 |
3.3 系统调度流程 | 第38-39页 |
3.4 变量区设计与实现 | 第39-44页 |
3.4.1 变量定义 | 第39-40页 |
3.4.2 变量分类 | 第40-41页 |
3.4.3 变量寻址 | 第41-44页 |
3.5 指令设计与实现 | 第44-59页 |
3.5.1 指令定义 | 第44-47页 |
3.5.2 指令寻址 | 第47页 |
3.5.3 指令实现方式 | 第47-48页 |
3.5.4 指令执行过程 | 第48-49页 |
3.5.5 指令集的设计 | 第49-59页 |
3.6 程序上下载 | 第59-60页 |
3.6.1 程序下载 | 第59-60页 |
3.6.2 程序上载 | 第60页 |
3.7 通信设计与实现 | 第60-66页 |
3.7.1 串口工作方式 | 第60-62页 |
3.7.2 通信协议设计 | 第62-64页 |
3.7.3 通信处理流程 | 第64-66页 |
3.8 小结 | 第66-67页 |
4 计长切丝控制程序设计和开发 | 第67-83页 |
4.1 编程软件说明 | 第67-68页 |
4.2 计长切丝控制程序设计原则 | 第68页 |
4.3 计长切丝控制原理分析 | 第68-69页 |
4.4 计长切丝控制程序功能设计 | 第69-72页 |
4.4.1 定时控制切丝功能 | 第69-70页 |
4.4.2 探丝器输入控制功能 | 第70页 |
4.4.3 PU保护切丝功能 | 第70-71页 |
4.4.4 合股切丝 | 第71页 |
4.4.5 禁止切丝输出 | 第71页 |
4.4.6 输入防抖 | 第71页 |
4.4.7 通道使能 | 第71-72页 |
4.5 计长切丝控制程序的实现 | 第72-77页 |
4.5.1 主程序 | 第72-73页 |
4.5.2 定时控制切丝子程序 | 第73-74页 |
4.5.3 探丝器输入控制子程序 | 第74-76页 |
4.5.4 时基中断处理子程序 | 第76-77页 |
4.5.5 PU保护处理子程序 | 第77页 |
4.5.6 禁止切丝输出子程序 | 第77页 |
4.6 计长切丝控制程序的验证 | 第77-82页 |
4.6.1 验证工具说明 | 第78-79页 |
4.6.2 通信接口说明 | 第79-81页 |
4.6.3 基本功能验证 | 第81-82页 |
4.6.4 通信接口验证 | 第82页 |
4.7 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