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1.1.1 旅游业空前繁荣和竞争日益激烈 | 第21页 |
1.1.2 地质公园发展迅速,但问题重重 | 第21-22页 |
1.1.3 地质公园竞争环境复杂 | 第22-23页 |
1.1.4 地质公园竞争力理论薄弱 | 第2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2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2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4-43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4-29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9-42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42-43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 第43-4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43-4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1.4.3 研究创新 | 第45-46页 |
1.5 研究路线 | 第46-4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47-61页 |
2.1 地质公园相关概念及内涵 | 第47-53页 |
2.1.1 地质遗迹概念与类型 | 第47-48页 |
2.1.2 地质公园概念与类型 | 第48-49页 |
2.1.3 地质公园的主要价值 | 第49-50页 |
2.1.4 地质公园的独特属性 | 第50-53页 |
2.2 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 第53-56页 |
2.2.1 竞争力概念及内涵 | 第53-54页 |
2.2.2 核心竞争力概念及内涵 | 第54-56页 |
2.2.3 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 第56页 |
2.3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 | 第56-58页 |
2.3.1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第56-57页 |
2.3.2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 第57-58页 |
2.4 价值链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58-60页 |
2.4.1 价值链概念及构成 | 第58页 |
2.4.2 价值链分析法的内涵 | 第58-59页 |
2.4.3 价值链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依据 | 第59-6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地质公园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 | 第61-80页 |
3.1 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 | 第61-67页 |
3.1.1 全球范围地质公园的建立和发展 | 第61-65页 |
3.1.2 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 | 第65-67页 |
3.2 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 第67-74页 |
3.2.1 全球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概况 | 第67-68页 |
3.2.2 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 第68-71页 |
3.2.3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 第71-74页 |
3.3 我国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基础及问题分析 | 第74-79页 |
3.3.1 基础条件 | 第75-77页 |
3.3.2 存在的问题 | 第77-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 第80-98页 |
4.1 地质公园价值链模型的构建 | 第80-88页 |
4.1.1 服务业价值链的内涵和特点 | 第80-83页 |
4.1.2 地质公园价值链模型创建 | 第83-88页 |
4.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 | 第88-97页 |
4.2.1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 | 第88-91页 |
4.2.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 第91-9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 第98-128页 |
5.1 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内涵及意义 | 第98-99页 |
5.1.1 评价体系构建的内涵 | 第98页 |
5.1.2 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 第98-99页 |
5.2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99-118页 |
5.2.1 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相关评估指标分析 | 第99-103页 |
5.2.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03-108页 |
5.2.3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内涵解析 | 第108-118页 |
5.3 评价模型与评价思路 | 第118-126页 |
5.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118-119页 |
5.3.2 基本思路 | 第119页 |
5.3.3 确定权重 | 第119-124页 |
5.3.4 评价模型 | 第124-12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六章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 第128-164页 |
6.1 样本选择和数据获取 | 第128-134页 |
6.1.1 样本选择 | 第128-133页 |
6.1.2 数据获取 | 第133-134页 |
6.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 | 第134-140页 |
6.2.1 AHP法确定一级、二级指标权重 | 第134-136页 |
6.2.2 熵值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 | 第136-137页 |
6.2.3 指标权重分析 | 第137-140页 |
6.3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140-163页 |
6.3.1 基于模糊C均值(FCM)算法的核心竞争力评价 | 第140-151页 |
6.3.2 基于模糊积分模型(HFI)的核心竞争力评价 | 第151-158页 |
6.3.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158-16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第七章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 第164-185页 |
7.1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思路 | 第164-169页 |
7.1.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动态培育 | 第164-167页 |
7.1.2 基于价值活动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 | 第167-169页 |
7.2 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 | 第169-184页 |
7.2.1 地质遗迹资源监护能力 | 第169-174页 |
7.2.2 地质旅游开发能力 | 第174-179页 |
7.2.3 地质公园营销能力 | 第179-182页 |
7.2.4 地质公园创新能力 | 第182-18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84-185页 |
第八章 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实证 | 第185-234页 |
8.1 研究区概况 | 第185-197页 |
8.1.1 基本概况 | 第185-190页 |
8.1.2 交通概况 | 第190页 |
8.1.3 园区概况 | 第190-192页 |
8.1.4 资源概况 | 第192-197页 |
8.2 游客对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满意度分析 | 第197-211页 |
8.2.1 调查设计 | 第197-198页 |
8.2.2 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 第198-202页 |
8.2.3 旅游体验感知度评价 | 第202-205页 |
8.2.4 游客期望度评价 | 第205-207页 |
8.2.5 游客期望与旅游体验感知度的差异分析 | 第207-211页 |
8.3 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 第211-217页 |
8.3.1 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 第211-212页 |
8.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12-217页 |
8.4 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 | 第217-233页 |
8.4.1 地质遗迹资源监护 | 第217-220页 |
8.4.2 地质旅游开发 | 第220-226页 |
8.4.3 地质公园营销 | 第226-230页 |
8.4.4 地质公园创新 | 第230-233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233-234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34-237页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234-236页 |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236-237页 |
致谢 | 第237-239页 |
附录 | 第239-249页 |
附录1: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 | 第239-240页 |
附录2: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隶属度) | 第240-241页 |
附录3:“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意见调查表 | 第241-244页 |
附录4:地质公园游客满意度调查 | 第244-249页 |
参考文献 | 第249-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