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管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5-2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1.3 研究意义第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2-2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3-28页
        1.3.1 主要内容第23-24页
        1.3.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3.3 技术路线第25-28页
2 理论基础第28-39页
    2.1 概念界定第28-29页
        2.1.1 湿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第28页
        2.1.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第28-29页
    2.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第29-33页
        2.2.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内涵第29-30页
        2.2.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影响因素第30-31页
        2.2.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则第31-33页
    2.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第33-35页
        2.3.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内涵第33-34页
        2.3.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职能第34页
        2.3.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原则第34-35页
    2.4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5-38页
        2.4.1 湿地生态学第36页
        2.4.2 生态伦理学第36-37页
        2.4.3 生态经济学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分析第39-61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39-43页
        3.1.1 自然状况第39-40页
        3.1.2 社会状况第40-43页
    3.2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能力因素分析第43-52页
        3.2.1 湿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及发展能力的分析第43-47页
        3.2.2 湿地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力的分析第47-49页
        3.2.3 能力因素综合分析第49-52页
    3.3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扰动因素分析第52-60页
        3.3.1 自然扰动因素分析第52-53页
        3.3.2 人类扰动因素分析第53-55页
        3.3.3 扰动因素综合分析第55-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影响因素分析第61-85页
    4.1 模型的构建第61-69页
        4.1.1 模型构建原理第61页
        4.1.2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的提出第61-63页
        4.1.3 测量指标的预设第63-67页
        4.1.4 统合模型结构方程式的界定第67-69页
    4.2 因子分析第69-76页
        4.2.1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69-75页
        4.2.2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75-76页
    4.3 统合模型分析第76-84页
        4.3.1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及检验第76-81页
        4.3.2 各潜变量的影响效应分析第81-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5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预测分析第85-97页
    5.1 评价及预测模型构建第85-89页
        5.1.1 模型原理第85-86页
        5.1.2 模型组建第86-89页
    5.2 评价及预测分析第89-93页
        5.2.1 基于联系度函数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分析第89-91页
        5.2.2 基于联系度函数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预测及分析第91-93页
    5.3 评价与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第93-96页
        5.3.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改善缓滞分析第93-94页
        5.3.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预测结果的宏观分析第94-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6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第97-112页
    6.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模式选择第97-99页
        6.1.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模式的内涵与适用第97-98页
        6.1.2 评价引导下管理模式的选择第98-99页
    6.2 OEM模式下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第99-102页
        6.2.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目标第100页
        6.2.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过程第100-102页
    6.3 OEM模式下三江平原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体系的设计第102-111页
        6.3.1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体系的框架构成第102-103页
        6.3.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系统模块第103-106页
        6.3.3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支撑系统模块第106-111页
    6.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7 OEM模式下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策略第112-122页
    7.1 限制人类扰动负效应的策略选择第112-115页
        7.1.1 提高违规成本与跟踪恢复管理第112-114页
        7.1.2 伦理公德介入引导管理第114-115页
    7.2 激励湿地自我恢复能力的策略选择第115-118页
        7.2.1 增扩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辐射面第115-116页
        7.2.2 铺设湿地生态廊道联接带第116-117页
        7.2.3 设定湿地生态“踏脚石”类关键基点恢复区第117-118页
    7.3 增加湿地物质贡献能力第118-121页
        7.3.1 湿地碳储存的价值转化第118-119页
        7.3.2 湿地生态系统数据信息的产品化第119-121页
    7.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结论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5页
附录第135-1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西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生态文明视阈下黑龙江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运行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