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写索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2.1 GBAS监测模型及算法 | 第22-25页 |
1.2.2 标准差-均值监测 | 第25页 |
1.2.3 多路径特性分析及平滑算法 | 第25-27页 |
1.2.4 GBAS完好性性能评估 | 第27-28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8-3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GNSS概述及GBAS工作原理 | 第31-45页 |
2.1 GNSS系统概述 | 第31-35页 |
2.1.1 GNSS系统组成 | 第31-32页 |
2.1.2 GNSS误差分析 | 第32-35页 |
2.2 GBAS工作原理 | 第35-43页 |
2.2.1 GBAS基本结构 | 第35-37页 |
2.2.2 GBAS数据预处理技术 | 第37-40页 |
2.2.3 GBAS伪距差分定位 | 第40-41页 |
2.2.4 GBAS完好性监测指标 | 第41-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GBAS完好性监测算法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45-63页 |
3.1 GBAS完好性监测算法总体框架 | 第45-47页 |
3.2 GBAS完好性监测算法 | 第47-57页 |
3.2.1 SQM监测 | 第47-49页 |
3.2.2 DQM监测 | 第49-51页 |
3.2.3 MQM监测 | 第51-53页 |
3.2.4 EXM-I监测 | 第53-54页 |
3.2.5 MRCC | 第54-56页 |
3.2.6 标准差-均值监测 | 第56页 |
3.2.7 MFRT监测 | 第56-57页 |
3.2.8 EXM-II排除逻辑 | 第57页 |
3.3 完好性监测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57-62页 |
3.3.1 正态性检验 | 第58页 |
3.3.2 概率密度包络 | 第58-59页 |
3.3.3 方差齐性检验 | 第59-61页 |
3.3.4 均值检验 | 第61-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基于质量控制图的标准差-均值监测方法 | 第63-86页 |
4.1 基于Shewhart控制图的监测算法 | 第63-68页 |
4.1.1 基本理论 | 第63-65页 |
4.1.2 ARL计算 | 第65-66页 |
4.1.3 算例分析 | 第66-68页 |
4.2 基于CUSUM控制图的监测算法 | 第68-75页 |
4.2.1 基本理论 | 第68-71页 |
4.2.2 ARL计算 | 第71-72页 |
4.2.3 算例分析 | 第72-75页 |
4.3 基于EWMA控制图的监测算法 | 第75-82页 |
4.3.1 基本理论 | 第75-77页 |
4.3.2 ARL计算 | 第77-80页 |
4.3.3 算例分析 | 第80-82页 |
4.4 算法性能对比 | 第82-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多路径异常监测及其对GBAS的影响 | 第86-107页 |
5.1 多路径时频特征分析 | 第86-95页 |
5.2 伪距多路径对GBAS的性能影响 | 第95-97页 |
5.3 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调整策略的多路径异常监测方法 | 第97-101页 |
5.4 一种基于频域滤波的GNSS多路径抑制方法 | 第101-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多频多系统完好性性能评估 | 第107-123页 |
6.1 完好性监测保护门限计算模型 | 第107-112页 |
6.2 动态环境下的GBASσ_(pr_gnds)及σ_(pr_airs)性能评估 | 第112-117页 |
6.3 多频多系统完好性性能评估 | 第117-12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23-124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