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光纤大容量高频谱效率信号传输系统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缩略词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7页
    1.1 光网络数据业务的增长与带宽需求第17页
    1.2 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7-22页
        1.2.1 100G系统的演进第18-19页
        1.2.2 400G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Terabits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4 Petabits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2页
    1.3 超信道系统的关键技术第22-27页
        1.3.1 多载波光源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3.2 Nyquist-WDM超信道的关键DSP技术第24-26页
        1.3.3 基于Nyquist-WDM的灵活动态光网络第26-27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7页
第二章 相干光通信系统第37-61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支持任意调制格式的光发射机第37-44页
        2.2.1 马赫泽德调制器及其工作原理第37-39页
        2.2.2 IQ调制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39-40页
        2.2.3 基于IQ调制的mQAM产生第40-41页
        2.2.4 发射端DSP第41-44页
    2.3 相干接收与DSP第44-56页
        2.3.1 偏振分集相干检测基本原理第44-46页
        2.3.2 接收端DSP均衡技术第46-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第三章 低噪声频率锁定多载波光源的产生方案第61-89页
    3.1 引言第61-62页
    3.2 单边带调制循环频移器多载波光源的工作原理第62-63页
    3.3 循环频移器输出载波稳定性分析第63-65页
    3.4 循环频移器的噪声特性分析第65-68页
    3.5 基于线性调制器的改进方案:第68-71页
    3.6 基于光FIR滤波器的低噪声多载波光源的产生方案第71-79页
        3.6.1 光FIR滤波器的对SSB-RFS的噪声抑制第71-74页
        3.6.2 SSB-RFS光源的OSNR性能提升第74-77页
        3.6.3 基于光FIR滤波器噪声抑制的实验研究第77-79页
    3.7 基于受激布里渊放大的SSB-RFS光源的产生方案第79-84页
        3.7.1 基于布里渊放大的低噪声多载波光源的工作原理第79-80页
        3.7.2 基于布里渊放大的增益系数第80-82页
        3.7.3 实验研究第82-83页
        3.7.4 结果与讨论第83-84页
    3.8 本章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第四章 Nyquist-mQAM信号的产生与均衡第89-113页
    4.1 引言第89-90页
    4.2 基于DAC的Nyquist-mQAM信号的产生与优化第90-99页
        4.2.1 基于升余弦滚降滤波的脉冲成型第90-91页
        4.2.2 光纤通信系统中基于DAC的Nyquist脉冲成型第91-93页
        4.2.3 削波率优化第93-95页
        4.2.4 调制指数优化第95-99页
    4.3 Nyquist-mQAM信号的skew均衡第99-111页
        4.3.1 发射端IQ skew与非对称频响的补偿第99-106页
        4.3.2 基于MIMO算法的接收端通道skew补偿第106-111页
    4.4 本章小结第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第五章 基于Nyquist-WDM的超信道传输与波长变换第113-131页
    5.1 引言第113页
    5.2 基于Nyquist-WDM的超信道传输第113-121页
        5.2.1 实验设置第113-116页
        5.2.2 结果与讨论第116-121页
    5.3 基于Nyquist-WDM的波长变换第121-128页
        5.3.1 实验设置第122-124页
        5.3.2 结果与讨论第124-128页
    5.4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31-135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131-132页
    6.2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32-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37-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相干光传输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面向云服务的光互联网络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