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不同品种高羊茅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根际微生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石油第12页
    1.2 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与危害第12-13页
        1.2.1 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第12页
        1.2.2 石油污染土壤的危害第12-13页
    1.3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概述第13-14页
    1.4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第14-17页
        1.4.1 植物修复第14-15页
        1.4.2 微生物修复第15-16页
        1.4.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第16-17页
    1.5 植物不同品种对土壤修复的应用潜力第17页
        1.5.1 不同品种植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第17页
        1.5.2 高羊茅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第17页
    1.6 本研究主要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1.6.1 主要科学问题第17-18页
        1.6.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不同品种高羊茅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第20-35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2.2.1 供试土壤和供试植物前期预处理第21页
        2.2.2 实验设计第21-22页
        2.2.3 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测定第22页
        2.2.4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第22-24页
        2.2.5 高通量测序第24-25页
        2.2.6 数据分析第25页
    2.3 结果第25-31页
        2.3.1 高羊茅生物量第25-26页
        2.3.2 高羊茅盆栽修复后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的变化第26-27页
        2.3.3 高羊茅盆栽修复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的变化第27-28页
        2.3.4 高通量测序第28页
        2.3.5 微生物分类学组成分析第28-31页
    2.4 讨论第31-33页
    2.5 结论第33-35页
第三章 不同修复效率的高羊茅品种根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第35-46页
    3.1 前言第35-3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3.2.1 供试土壤和供试植物前期预处理第36页
        3.2.2 实验设计第36-37页
        3.2.3 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测定第37页
        3.2.4 高通量测序第37页
        3.2.5 数据分析第37页
    3.3 结果第37-43页
        3.3.1 盆栽修复后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的变化第37-38页
        3.3.2 高通量测序第38-40页
        3.3.3 微生物分类学组成分析第40-43页
    3.4 讨论第43-45页
    3.5 结论第45-46页
第四章 根际分泌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46-59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4.2.1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47-48页
        4.2.2 实验设计第48-49页
        4.2.3 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第49页
        4.2.4 高通量测序第49页
        4.2.5 数据分析第49页
    4.3 结果第49-55页
        4.3.1 添加有机酸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9-51页
        4.3.2 添加有机酸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51-52页
        4.3.3 微生物分类学组成分析第52-55页
    4.4 讨论第55-58页
    4.5 结论第58-59页
第五章 总结第59-63页
    5.1 总讨论第59-61页
    5.2 总结论第61-62页
    5.3 研究特色第62页
    5.4 不足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8页
致谢第78-80页
附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分析--以弘仁、石涛、梅清的黄山图作为例
下一篇:甘草次酸—生物素—淀粉自组装纳米粒及抗肿瘤药物的肝靶向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