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捣固炼焦工艺原理及其技术特点与优势 | 第10-12页 |
1.1.1 捣固炼焦工艺原理及其技术特点 | 第10-11页 |
1.1.2 捣固炼焦工艺技术的主要优势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捣固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捣固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捣固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1.3 各种低价煤配煤捣固焦炼焦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3.1 配不粘煤和瘦煤、贫煤捣固炼焦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2 配加弱粘结煤捣固炼焦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 第16页 |
1.3.3 添加气煤、1/3 焦煤配煤捣固炼焦的研究概况 | 第16页 |
1.3.4 长焰煤、无烟煤或蒙古煤捣固炼焦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3.5 无烟煤、蒙古煤、其它煤及焦粉捣固炼焦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 粘结剂在捣固焦炼焦中应用及其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1.4.1 焦化常用黏结剂对炼焦用煤及焦炭的改质效果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4.2 粘结剂在捣固焦炼焦中应用及其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实验原理 | 第23-30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煤料性质分析 | 第24-26页 |
2.4 坩埚捣固炼焦试验方法 | 第26页 |
2.5 坩埚捣固焦炭质量的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61页 |
3.1 堆密度对基准炼焦配比捣固焦质量指标的影响 | 第30-35页 |
3.1.1 原料条件及基准炼焦配比 | 第30页 |
3.1.2 堆积密度对捣固焦落下强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3 堆积密度对捣固焦转鼓指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4 堆积密度对捣固焦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5 捣固炼焦实验的堆积密度确定 | 第35页 |
3.2 堆积密度为 0.95 t·m~(-3)时配粘加结剂和无烟煤对捣固焦质量的影响 | 第35-44页 |
3.2.1 加与不加黏结剂时无烟煤配加量对焦炭的落下强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2 加与不加黏结剂时无烟煤配比对焦炭转鼓指数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3 加与不加黏结剂时无烟煤配加量对焦炭CRI及CSR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4 堆积密度为 0.95 t·m~(-3)及配加粘结剂时捣固炼焦配方的确定 | 第43-44页 |
3.3 堆积密度为 1.05 t·m~(-3)时配粘加结剂和无烟煤对捣固焦质量的影响 | 第44-52页 |
3.3.1 加与不加黏结结剂时无烟煤配加量对焦炭的落下强度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2 加与不加黏结结剂时无烟煤量对焦炭转鼓指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加与不加黏结结剂时无烟煤配加量对焦炭CRI及CSR的影响 | 第48-51页 |
3.3.4 堆积密度为 1.05 t·m~(-3)及 0.2%NNQSZ时无烟煤捣固炼焦最佳配方的确定 | 第51-52页 |
3.4 加与不加NNQSZ的捣固焦显微性质与热重分析 | 第52-58页 |
3.4.1 加与不加NNQSZ的捣固焦炭光学组织的测定 | 第52-54页 |
3.4.2 加与不加NNQSZ的捣固焦显微结构的测定 | 第54-56页 |
3.4.3 加与不加NNQSZ的捣固焦热重分析 | 第56-58页 |
3.5 配加 0.2%NNQSZ及无烟煤配比提高时两个堆密度炼焦质量的比较 | 第58-60页 |
3.6 配加NNQSZ黏结剂及无烟煤捣固炼焦的可行性分析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创新与特色 | 第68-69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