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9-22页 |
1.1 儿童生长发育 | 第9-10页 |
1.1.1 儿童生长曲线的意义 | 第9-10页 |
1.1.2 构建儿童生长曲线的方法 | 第10页 |
1.2 营养评价界值点的选择 | 第10-14页 |
1.2.1 标准差评分(SDS)或百分位数法 | 第11-12页 |
1.2.2 接轨成人临界值点法 | 第12-13页 |
1.2.3 中位数百分比法 | 第13页 |
1.2.4 ROC曲线法 | 第13-14页 |
1.2.5 人群验证法 | 第14页 |
1.3 LMS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14-22页 |
1.3.1 LMS法的统计学原理 | 第15页 |
1.3.2 LMS法拟合的过程 | 第15-16页 |
1.3.3 LMS法的优势 | 第16-18页 |
1.3.4 LMS法在国际生长曲线绘制方面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5 LMS法在国内的应用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用LMS法对南京地区城市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评估 | 第22-40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2-25页 |
2.2.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2.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27-37页 |
2.3.1 身高 | 第27-30页 |
2.3.2 体重 | 第30-32页 |
2.3.3 身体质量指数(BMI) | 第32-34页 |
2.3.4 南京市3-6岁儿童体重、身高的生长标准值与卫生部推荐值的比较 | 第34-37页 |
2.4 讨论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南京市3-6岁儿童的生长百分位数曲线与国际标准的比较 | 第40-49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40-41页 |
3.2.2 研究内容 | 第41页 |
3.2.3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41-46页 |
3.3.1 与IOTF参考标准的比较结果 | 第41-43页 |
3.3.2 与WHO参考标准的比较结果 | 第43-44页 |
3.3.3 与美国CDC参考标准的比较结果 | 第44-46页 |
3.4 讨论 | 第46-48页 |
3.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