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简要评价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基本理论阐释 | 第18-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妇联干部 | 第18页 |
2.1.2 乡镇妇联干部 | 第18页 |
2.1.3 能力 | 第18-19页 |
2.2 胜任力的内涵与特征 | 第19-20页 |
2.2.1 胜任力的内涵 | 第19页 |
2.2.2 胜任力的特征 | 第19-20页 |
2.3 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2.4 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 第21-22页 |
2.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 | 第22-24页 |
2.5.1 有利于为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提供指引 | 第22页 |
2.5.2 有利于为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设立目标 | 第22-23页 |
2.5.3 有利于增强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自觉性 | 第23-24页 |
第3章 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现状分析——以湖南省D县乡镇妇联干部为例 | 第24-33页 |
3.1 湖南省D县乡镇妇联干部概况 | 第24-28页 |
3.2 湖南省D县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 | 第28-29页 |
3.2.1 湖南省D县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 第28页 |
3.2.2 湖南省D县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28-29页 |
3.3 湖南省D县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9-33页 |
3.3.1 能力建设观念方面的问题 | 第29-30页 |
3.3.2 能力建设体系方面的问题 | 第30页 |
3.3.3 能力建设机制方面的问题 | 第30-31页 |
3.3.4 能力建设要素方面的问题 | 第31页 |
3.3.5 能力建设环境方面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4章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对策 | 第33-44页 |
4.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4.1.1 以适应新形势为基本出发点 | 第33页 |
4.1.2 以群众满意为基本立足点 | 第33-34页 |
4.1.3 以德才兼备为基本核心 | 第34页 |
4.1.4 以全面开放为基本准则 | 第34页 |
4.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34-42页 |
4.2.1 树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新观念 | 第35页 |
4.2.2 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新体系 | 第35-37页 |
4.2.3 激活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新机制 | 第37-39页 |
4.2.4 凝聚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新要素 | 第39-40页 |
4.2.5 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新环境 | 第40-42页 |
4.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 | 第42-44页 |
4.3.1 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性格特征要求 | 第42页 |
4.3.2 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自身素养要求 | 第42-43页 |
4.3.3 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创新能力要求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