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选型配置及其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电子式电路互感器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基本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 第12-27页 |
| 2.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概述 | 第12-13页 |
| 2.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定义 | 第13-14页 |
| 2.3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分类 | 第14-15页 |
| 2.4 有源式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 第15-22页 |
| 2.5 无源式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 2.6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应用中注意问题 | 第24-26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互感器的选型配置 | 第27-35页 |
| 3.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选型分析 | 第27-30页 |
| 3.1.1 技术比较 | 第28-30页 |
| 3.1.2 经济性比较 | 第30页 |
| 3.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配置 | 第30-31页 |
| 3.2.1 传统电流互感器的配置方式 | 第30页 |
| 3.2.2 电子式互感器的配置方式 | 第30-31页 |
| 3.3 电子式互感器技术要求 | 第31-32页 |
| 3.4 电子式互感器配置要求 | 第32-33页 |
| 3.4.1 罗氏线圈原理电流互感器配置要求 | 第32页 |
| 3.4.2 光学原理电流互感器配置要求 | 第32-33页 |
| 3.5 电子式互感器选型配置参考方案 | 第33-3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电子式互感器应用对二次系统影响 | 第35-42页 |
| 4.1 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35-38页 |
| 4.1.1 对装置硬件的影响分析 | 第35页 |
| 4.1.2 对装置多间隔数据同步的影响分析 | 第35页 |
| 4.1.3 对二次设备软件的影响分析 | 第35-38页 |
| 4.2 对故障录波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 | 第38页 |
| 4.3 对PMU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 | 第38-42页 |
| 4.3.1 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 4.3.2 功能要求及关键技术 | 第39-40页 |
| 4.3.3 智能站中的PMU | 第40-42页 |
| 第5章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应用现状 | 第42-51页 |
| 5.1 有源式电流互感器 | 第42-43页 |
| 5.2 无源式电流互感器 | 第43-46页 |
| 5.2.1 磁光玻璃型 | 第43-44页 |
| 5.2.2 全光纤型 | 第44-46页 |
| 5.3 合并单元 | 第46-47页 |
| 5.4 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47-49页 |
| 5.5 应对风险的管理措施 | 第49-50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