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第8-9页 |
1.3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3.1 稳定性碳同位素与植物光合类型途径 | 第9-10页 |
1.3.2 植物不同器官的δ~(13)C值 | 第10-11页 |
1.3.3 在放牧过程中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 第11-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2.1 实验区概况 | 第13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3-14页 |
2.3 样品采集 | 第14页 |
2.4 样品预处理 | 第14-15页 |
2.5 样品测试 | 第15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15页 |
2.7 仪器简介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3 结果 | 第17-26页 |
3.1 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物种的δ~(13)C值及其光合类型 | 第17-20页 |
3.2 植物不同器官的δ~(13)C值 | 第20-21页 |
3.3 放牧对主要植物δ~(13)C值的影响 | 第21-22页 |
3.4 放牧对土壤δ~(13)C值的影响 | 第22-23页 |
3.5 放牧牛羊粪便、毛发的δ~(13)C值与采食植物δ~(13)C值 | 第23-26页 |
4 讨论 | 第26-31页 |
4.1 35种主要植物的稳定性碳同位素变化特征 | 第26页 |
4.2 植物不同器官的δ~(13)C值 | 第26-27页 |
4.3 放牧对主要植物δ~(13)C值的影响 | 第27-28页 |
4.4 放牧对土壤δ~(13)C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4.5 放牧牛羊粪便、毛发的δ~(13)C值与采食植物δ~(13)C值 | 第29-31页 |
5 结论 | 第31-32页 |
6 展望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