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7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7页 |
1.4.2 创新点 | 第17页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城市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及其相关问题介绍 | 第19-36页 |
2.1 概述 | 第19-22页 |
2.1.1 模型分类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1.2 交通网络模型和DTA模型结构框架 | 第20-22页 |
2.2 变分不等式问题简介 | 第22-24页 |
2.2.1 变分不等式问题的定义 | 第22页 |
2.2.2 求解算法 | 第22-24页 |
2.3 遗传算法与改进的遗传算法简介 | 第24-27页 |
2.3.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与流程 | 第24-25页 |
2.3.2 带经营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 第25-27页 |
2.4 道路交通流中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简介 | 第27-35页 |
2.4.1 单车道模型 | 第27-31页 |
2.4.2 多车道模型 | 第31-33页 |
2.4.3 二维BML模型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基于网络超点模型的城市动态网络交通流分配模型 | 第36-48页 |
3.1 道路交叉口描述 | 第36页 |
3.2 模型分析 | 第36-42页 |
3.2.1 符号定义及相关约束条件 | 第36-38页 |
3.2.2 离散化处理 | 第38-39页 |
3.2.3 模型等价 | 第39-41页 |
3.2.4 离散VI模型的修正投影算法 | 第41-42页 |
3.3 数值实验 | 第42-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动态网络交通流分配模型 | 第48-69页 |
4.1 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单源单汇出行路径搜索 | 第48-51页 |
4.1.1 路径搜索概述 | 第48页 |
4.1.2 路径搜索步骤改进 | 第48-50页 |
4.1.3 算法举例 | 第50-51页 |
4.2 城市交通网络元胞自动机模型改进 | 第51-61页 |
4.2.1 车道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51-53页 |
4.2.2 交叉口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53-61页 |
4.3 双目标交通流分配方法 | 第61-64页 |
4.3.1 驾驶员路径选择原则 | 第61页 |
4.3.2 出行路径交通阻抗函数 | 第61-62页 |
4.3.3 目标函数与求解算法 | 第62-64页 |
4.4 数值实验 | 第64-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1.结论 | 第69页 |
2.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