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存贮器论文

基于DDR4高速并行总线的眼图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2-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2页
    1.1 问题研究的背景—并行总线的信号完整性问题第18-19页
    1.2 高速并行总线信号完整性设计的难点第19-20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20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20-22页
第二章 高速DDR内存结构与接口第22-36页
    2.1 DDR内存发展简介第22-23页
    2.2 DDR总线的拓扑结构简介第23-26页
        2.2.1 点对点拓扑第23页
        2.2.2 菊花链拓扑第23-24页
        2.2.3 星形拓扑第24页
        2.2.4 树形拓扑第24-25页
        2.2.5 远端簇形第25-26页
    2.3 各代DDR的信号完整性参数第26-28页
    2.4 Bank、Rank及内存模块第28-29页
        2.4.1 Bank第28-29页
        2.4.2 Rank第29页
        2.4.3 内存模块Raw Card第29页
    2.5 接口逻辑电平第29-32页
        2.5.1 桩线串联端接逻辑电平SSTL第29-32页
        2.5.2 高速无端接逻辑电平HSUL_12第32页
        2.5.3 伪漏极开路逻辑电平POD第32页
    2.6 片上端接ODT第32-35页
    2.7 写入校准(Write Leveling)与读取校准(Read Leveling)第35-36页
第三章 影响DDR总线的信号完整性因素第36-50页
    3.1 抖动(Jitter)第36-40页
        3.1.1 抖动简介第36-37页
        3.1.2 抖动分类第37页
        3.1.3 抖动直方图第37页
        3.1.4 数据相关性抖动第37-40页
    3.2 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ER)第40-41页
    3.3 串扰第41-42页
    3.4 眼图第42-50页
        3.4.1 传统的眼图第42-44页
        3.4.2 误码率眼图第44-50页
第四章 DDR4并行总线的眼图求解第50-72页
    4.1 非线性系统的最坏眼图求解第50-59页
        4.1.1 多边沿响应法简介第50-53页
        4.1.2 仿真平台第53-54页
        4.1.3 非线性系统边沿响应波形的处理第54-55页
        4.1.4 解向量第55-56页
        4.1.5 矩阵法求最坏影响第56-59页
        4.1.6 矩阵法的缺陷第59页
    4.2 基于单位脉冲响应的误码率眼图求解方法第59-72页
        4.2.1 误码率的实用性第59-60页
        4.2.2 合成单位脉冲响应第60-61页
        4.2.3 定起点与划分光标第61-63页
        4.2.4 计算ISI第63-66页
        4.2.5 计算进攻线的串扰第66页
        4.2.6 计算误码率眼图第66-67页
        4.2.7 接收端的处理第67-72页
第五章 软件介绍与成果对比第72-80页
    5.1 软件成果简介第72-74页
    5.2 矩阵法求最坏眼图的结果对比第74-75页
    5.3 误码率眼图仿真实例分析第75-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8页
作者简介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铌酸锂调制器核心区域的电学特性研究及仿真
下一篇: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