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诉前调解制度的演进及现状 | 第12-20页 |
第一节 诉前调解的演进 | 第12-14页 |
一、 清代官批民调制度 | 第12-13页 |
二、 民国时期诉前调解制度立法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诉前调解制度的现状 | 第14-20页 |
一、 诉前调解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4-15页 |
二、 诉前调解制度的实践现状 | 第15-20页 |
第二章 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基本意义 | 第20-35页 |
第一节 诉前调解制度的特质 | 第20-25页 |
一、 诉前调解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20-22页 |
二、 诉前调解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22-25页 |
第二节 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 第25-31页 |
一、 诉前调解制度的法理上必要性 | 第25-27页 |
二、 诉前调解制度的现实上必要性 | 第27-31页 |
第三节 诉前调解制度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 | 第31-35页 |
一、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地做法不统一,做法混乱 | 第31-32页 |
二、 诉前强制调解适用范围过分宽泛,调解效果不理想 | 第32-33页 |
三、 法院“返工率”高:法院主导性不强,调解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33页 |
四、 行政过分干预:司法局硬性指标规定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完善 | 第35-46页 |
第一节 诉前调解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 第35-38页 |
一、 诉前调解制度改革的目标 | 第35-37页 |
二、 诉前调解制度改革的原则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改革之立法建议 | 第38-46页 |
一、 诉前调解前期准备 | 第39-41页 |
二、 诉前调解主要内容 | 第41-43页 |
三、 对诉前调解的监督程序 | 第43-44页 |
四、 其他相关立法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