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席夫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离子识别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4-26页
    1.1 绪论第14-16页
    1.2 水杨醛类席夫碱第16-24页
        1.2.1 具有聚集荧光性质水杨醛类席夫碱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6-24页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第24-26页
2 一种简单高效检测Fe~(3+)的荧光探针L1第26-33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探针L1的设计第26页
    2.3 探针L1的合成路线第26页
    2.4 实验部分第26-27页
        2.4.1 仪器和药品第26-27页
        2.4.2 探针L1具体合成步骤第27页
    2.5 探针L1的光谱测定第27-28页
        2.5.1 各种溶液的配置第27-28页
        2.5.2 结合比测定,结合常数计算,检测限的计算第28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28-32页
        2.6.1 探针L1对金属离子选择性测试第28-29页
        2.6.2 探针L1识别Fe~(3+)的抗干扰性测试第29页
        2.6.3 探针L1识别Fe~(3+)的荧光滴定实验第29-30页
        2.6.4 探针L1与Fe~(3+)结合比的实验第30-31页
        2.6.5 探针L1与Fe~(3+)结合常数的计算第31页
        2.6.6 L1与Fe~(3+)结合模式推测第31-32页
    2.7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一种新型高选择性氰离子荧光探针L2第33-40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探针的设计构思第33页
    3.3 探针L2的合成路线第33-34页
    3.4 实验部分第34-35页
        3.4.1 仪器和原料第34页
        3.4.2 探针L2合成的具体步骤第34页
        3.4.3 实验操作第34-35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3.5.1 探针L2聚集荧光性能的研究第35-36页
        3.5.2 探针L2对阴离子的选择性实验第36-37页
        3.5.3 探针L2对CN-识别的抗干扰性实验第37页
        3.5.4 探针L2的荧光滴定实验第37-39页
        3.5.5 探针L2与氰离子的反应机理推测第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以水杨醛为底物合成的探针L3与L4和离子识别研究第40-54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探针L3、L4的设计第40-41页
    4.3 探针L3和L4合成路线第41页
    4.4 实验部分第41-43页
        4.4.1 仪器和原料第41页
        4.4.2 探针L3具体合成步骤第41-42页
        4.4.3 探针L4具体合成步骤第42页
        4.4.4 探针L3和L4光谱实验第42-43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43-53页
        4.5.1 探针L3的光谱测试第43-48页
        4.5.2 探针L4的光谱测试第48-53页
    4.6 本章总结第53-54页
5 基于苯并咪唑衍生物的荧光探针L5和L6第54-64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探针的设计第54页
    5.3 探针L5和L6的合成路线第54-55页
    5.4 实验部分第55-56页
        5.4.1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55页
        5.4.2 合成探针L5具体实验步骤第55-56页
        5.4.3 合成探针L6具体实验步骤第56页
        5.4.4 探针L5和L6光谱实验第56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5.5.1 探针L5的光谱实验第56-60页
        5.5.2 探针L6的光谱实验第60-63页
    5.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基于苯并噻唑为底物的荧光探针L7和L8第64-82页
    6.1 引言第64页
    6.2 探针L7和L8的设计第64-65页
    6.3 探针L7和探针L8的合成路线第65页
    6.4 实验部分第65-67页
        6.4.1 实验仪器和原料第65-66页
        6.4.2 探针L7的合成步骤第66页
        6.4.3 探针L8的合成第66-67页
        6.4.4 探针L7和L8光谱实验第67页
    6.5 结果与讨论第67-81页
        6.5.1 探针L7的荧光实验第67-77页
        6.5.2 探针L8的荧光实验第77-81页
    6.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7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4页
附录第94-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情况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lash IP核在DSP处理器中的嵌入式应用
下一篇:融合多特征和局部二值模式的人脸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