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中职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探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8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第8页
  2. 中职学校成为校园暴力的高发区和研究洼地第8-9页
 (二) 文献综述第9-13页
  1. 校园暴力现状的研究综述第9页
  2. 校园暴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第9-11页
  3. 校园暴力的干预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 校园暴力产生的几种理论假设第13-14页
  1. 攻击理论假设第13页
  2. 竞争假设和外部特异性假设第13页
  3.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假设第13-14页
  4. 依恋理论假设第14页
  5. 心理理论假设第14页
 (四) 概念界定第14-16页
  1. 中职学校与中职学生第14页
  2. 校园暴力第14-15页
  3. 校园暴力与校园欺负的区别第15-16页
 (五) 研究设计第16-18页
  1. 研究目的第16页
  2. 研究对象第16页
  3. 研究方法第16页
  4、数据处理第16-18页
一、中职校园暴力的基本状况调查第18-21页
 (一) 中职校园暴力的发生概率第18页
 (二) 中职校园暴力的类型和发生频率第18-19页
 (三) 中职校园暴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第19-21页
  1. 性别差异第19页
  2. 年龄差异第19-21页
二、中职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1-38页
 (一) 学生因素第21-29页
  1. 中职学生群体性特征因素的影响第21-27页
  2. 学生个人社会认知因素第27-29页
 (二) 家庭因素第29-32页
  1. 家庭内部结构不完整,教化功能受损第29-30页
  2.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僵化,使孩子心理失衡第30-31页
  3.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造成孩子性格扭曲第31-32页
 (三) 学校因素第32-35页
  1. 德育失效、法制教育缺失,教师育人不力第32-33页
  2. 管理不善,执行不严,违背了学校管理的初衷第33-34页
  3. 保护不力,缺乏学校责任意识第34-35页
 (四) 社会因素第35-38页
  1. 存在立法空白,不能建立起防范治理校园暴力的长效机制第35页
  2. 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第35-36页
  3. 学校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第36页
  4. 社区不良环境的影响第36-38页
三、中职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第38-47页
 (一) 针对中职学生群体特征的干预第38-41页
  1. 找准人生定位,强化学习动机,克服自卑心理第38页
  2. 加强就业辅导,教育学生正视"就业低质量"第38-39页
  3. 经济扶贫的同时注重心理扶贫第39页
  4.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第39-41页
 (二) 校园暴力的个人干预第41-42页
  1. 冷静自制,在冲突情境下引导无恶意的归因第41页
  2. 换位思考,使移情能力得到强化第41-42页
  3. 三思而后行,进行更深层面的后果评估第42页
 (三) 校园暴力的家庭干预第42-43页
  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重视沟通和交流第42-43页
  2. 倡导民主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第43页
  3.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形成正面示范作用第43页
 (四) 校园暴力的学校干预第43-45页
  1. 加强法制教育,落实德育,防患于未然第43-44页
  2. 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态度第44页
  3. 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第44-45页
  4. 建立全面防御队伍,加强学校保护第45页
 (五) 校园暴力的社会干预第45-47页
  1. 完善校园安全立法,建立校园暴力防范长效机制第45-46页
  2. 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局面,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环境第46页
  3.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个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叙事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