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意义 | 第15-16页 |
1.4.1 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意义 | 第15-16页 |
2 再沉积物形成原理分析 | 第16-25页 |
2.1 再沉积物的形成原理 | 第16页 |
2.2 K9玻璃和熔石英酸蚀过程中质量损失的测定 | 第16-20页 |
2.2.1 K9玻璃酸蚀质量损失测定 | 第17-19页 |
2.2.2 熔石英酸蚀质量损失测定 | 第19-20页 |
2.3 再沉积物形成和传质模型 | 第20-25页 |
3 K9玻璃酸蚀前后的材料特性表征 | 第25-40页 |
3.1 K9玻璃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26-28页 |
3.2 K9玻璃的原子力显微镜形貌测试(AFM) | 第28-31页 |
3.3 K9玻璃的透过率测试 | 第31-33页 |
3.4 K9玻璃表面元素分析 | 第33-38页 |
3.4.1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XPS) | 第33-35页 |
3.4.2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测试分析(TOF-SIMS) | 第35-38页 |
3.5 小结 | 第38-40页 |
4 熔石英酸蚀前后的材料特性表征 | 第40-72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40-41页 |
4.2 熔石英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41-42页 |
4.3 熔石英的原子力显微镜形貌测试(AFM) | 第42-44页 |
4.4 熔石英的透过率测试 | 第44-48页 |
4.5 熔石英的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测试 | 第48-51页 |
4.6 熔石英扫描电镜观察分析(SEM) | 第51-53页 |
4.7 熔石英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XRD) | 第53-54页 |
4.8 熔石英本身及在酸蚀过程中表面杂质元素的变化分析 | 第54-70页 |
4.8.1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测试(TOF-SIMS) | 第54-68页 |
4.8.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 | 第68-70页 |
4.9 小结 | 第70-72页 |
5 再沉积物与熔石英激光损伤阈值关系研究 | 第72-80页 |
5.1 K9玻璃的基频激光损伤阈值测试 | 第72-75页 |
5.2 熔石英的三倍频激光损伤阈值测试 | 第75-78页 |
5.2.1 长时间蚀刻后的熔石英损伤阈值 | 第75-76页 |
5.2.2 不同酸浓度及洗涤方式对熔石英损伤阈值的影响 | 第76-78页 |
5.3 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91页 |
附表 1:K9-1/15-70玻璃试片的实验条件和平均质量损失记录 | 第83-85页 |
附表 2:K9-1/15-700玻璃试片的实验条件和平均质量损失记录 | 第85-86页 |
附表 3:FS-1/15-700玻璃试片的实验条件和平均质量损失记录 | 第86-88页 |
附表 4:测试或实验仪器信息及测试试样制备 | 第88-90页 |
附图 1:“再沉积物形成和传质模型”计算所用软件截图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