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评阅表 | 第3-6页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6-10页 |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前言 | 第15-18页 |
| 第一部分 布鲁菌病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 第18-49页 |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 1.1 590 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 第18-20页 |
| 1.1.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1.1.2 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 1.1.3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 1.2 布鲁菌病性心内膜炎10例临床分析 | 第20页 |
| 1.2.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1.2.2 内容与方法 | 第20页 |
| 1.2.3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 1.3 113 例布鲁菌病患者肝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 第20-21页 |
| 1.3.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1.3.2 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 1.3.3 统计方法 | 第21页 |
| 1.4 血液检出布鲁菌阳性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特点分析 | 第21-22页 |
| 1.4.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1.4.2 内容与方法 | 第21页 |
| 1.4.3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 2 结果 | 第22-37页 |
| 3 讨论 | 第37-48页 |
| 4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二部分 布鲁菌病原学特点研究 | 第49-64页 |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49-53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49-50页 |
| 1.2 内容及方法 | 第50-53页 |
| 2 结果 | 第53-62页 |
| 3 讨论 | 第62-63页 |
| 4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三部分 布鲁菌病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机制研究 | 第64-88页 |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64-67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64页 |
| 1.2 内容与方法 | 第64-67页 |
| 1.3 质量控制 | 第67页 |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67页 |
| 2 结果 | 第67-78页 |
| 3 讨论 | 第78-87页 |
| 4 小结 | 第87-88页 |
| 全文结论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102页 |
| 综述 | 第102-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1页 |